南湾的风吹来稻谷丰收的消息,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让人震撼,那一湾梯田恍若一架斜放在山间的巨大竖琴,眼前苍茫辽阔的群山就是竖琴的共鸣箱。风从山脚吹来,抚动一道道琴弦,歌声从起伏的稻浪中传来,在蓝天下回荡。
林森 摄
我回头望去,村口廊桥背后的南湾村典雅古朴,一座座黄墙黑瓦的老厝安静地站在半山腰上,它们踮着脚尖,似乎在倾听着什么。走在稻田的路上,风从我耳畔吹过,我紧走两步赶上风,向风询问是谁在南湾歌唱?
风不语,拂过眼前的稻禾,带来阵阵稻香。“让村民通过种田增收,我觉得很有价值!”掷地有声的话语随风传来,只见一个梳着长辫、背挂斗笠、身穿红衣黑裤的姑娘站在稻田中央接受采访。见我惑然,风把自己当作传声筒,将故事一点一点从稻田那里寻回。“2020年,我来到南湾,看到成片撂荒的梯田,觉得挺心疼的。”因为心疼土地的荒芜,眼前这位90后的姑娘邱桂敏萌生了把南湾这片梯田开垦出来的想法,她要让风吹过的地方都涌起儿时金色的稻浪。
林森 摄
邱桂敏流转来两百多亩荒田,创办“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她想着种出的优质糯米既可以供父亲酿制黄酒、做麦芽糖,也可以开发米糊等系列产品。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一旦卷起裤腿下到田里,才知道这个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整地、引水、选种、育秧、插秧……农事经验的不足成了她创业路上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到了年底一算账,才知道“种了个寂寞”。那一阵子,爱唱歌的邱桂敏好像被堵住了胸腔,好久都唱不出歌来。
多年做传媒的经验告诉她必须另辟蹊径。她决定从“田”起步,将文创引进稻田。她发起“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田园音乐节,举办首届南湾村农耕文化节,请导演来村里拍摄纪录片,她还搭建乡村观影平台,打造乡土摄影基地……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为了宣传品牌,她喊出了“我在南湾有亩田”的宣传语,这句诞生于南湾的宣传语一经推出就在屏南刮起一阵旋风,这风翻山越岭不胫而走,吹过县城,甚至还得到市委书记的肯定。缘起南湾村的这股风,又伴随着县里号召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的春风,一起回到了南湾村。曾经撂荒的坡地,借着春风的点染,一丘一丘地绿了,一片一片地活了,春水流淌的梯田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流动的乐谱起伏在山间,让人对“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致有了更多的憧憬。
王东东 摄
热情开朗的邱桂敏看到了希望,乘着这股风,她迈开大步往前奔走。在省专家的帮助下,引进了富含花青素的红米、黑米等新品种,以及各种物理、生物防虫新技术。县里乡里看到了希望,也陆续配套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项目。今年,她除了增加低GI(血糖生成指数)等功能性稻米的种植,还设立了“白晓洋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实现智慧种田。
风从山下吹来,拂动我的衣裳,也拂动眼前的稻禾,一棵棵站在田间的稻子接通了南湾村的地气与人气。谁也想不到,“我在屏南有亩田”的“品宣”,是南湾这湾梯田弹奏出的最富有感染力的一段旋律,这个高亢的音符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屏南沉寂的山野,也改变了这湾梯田和梯田背后这个村庄的命运。这是文化的力量,乡村因为文化的走失而衰落,也只能在文化的回归中重新复苏,那是乡村的血液,做文创就是在给乡村造血,那些新农人一路披荆斩棘留在田野上的新足迹就是“乡村造梦记”。
我俯下身子,搓开一粒稻谷,红色的谷粒让我想到邱桂敏那张红扑扑的笑脸,想起那场田间音乐会。“淡淡酒香,聪慧儿郎,农耕忙,一埂一田呀,五谷香……”邱桂敏坐在稻草堆上,在古筝的伴奏下,像一棵稻子在风中纵情歌唱。稻儿们听到了,摇晃着簇簇金黄的稻穗;草儿们听到了,传送来淡淡的青草香。虫儿唧唧叫,溪水潺潺流,稻香伴着花香一起应和。我终于知道——正是她在这湾梯田上不停地歌唱,才有了如今南湾村人人可以触及的诗和远方!
林森 摄
稻花香里歌儿唱,歌儿飞出屏山南。来自南湾梯田上的歌声传到了山外,又引来一股股新的风到南湾村。风与风耳语,风与风交流,风又把风留下。在风的吹拂下,梯田生机盎然,南湾古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新居民、新业态在这里萌生、落户,民宿、画廊、蛋茶馆、农耕博物馆……它们如一粒粒稻谷,沿着歌声的来路,一路被风吹到南湾,在小溪沿岸、在柿子树旁、在石板路两侧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南湾掀起了一场乡村振兴之风的大合唱。
坐在蛋茶馆里,桌上的茶壶在噗噗响着,冒腾着白色的蒸气,刚随着这股风回乡创业的蔡姐手一倾,从壶嘴注下滚热的茶水,搅动起碗中的蛋液,浓浓茶香蛋香随风而走,我明白这也是风的歌声,每一次的沸腾、每一次的倾注都是对游客的最诚挚的欢迎。
离开南湾,在车上凭窗眺望,我看见一股风把稻谷扬起来,掀起梯田的浪波,一浪推着一浪,眼前一幅画面定格在我的心里——邱桂敏站在金色的稻田上,手捧着一束稻穗,头发被风扬起,悠扬的歌声随风传来——“一埂一田呀五谷香,燕儿双双送吉祥。好山好水呀好风光,梦里温暖的故乡……”
崇山峻岭间,我听见风在南湾大声歌唱……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文字:沈荣喜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