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迎来霜降节气,俗话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根据名医陶弘景在《名医别录》记载,柿果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柿子虽好,但也不能多食。日前,江苏镇江一名男子猛吃柿子,胃里“长”出一枚犹如鹅蛋大石块的“柿石”,新闻一度冲上热搜。无独有偶,家住泉州的45岁吴先生持续腹痛一周没有缓解后就医,被查出胃里“长”出乒乓球大的“胃柿石”,而医生给出的处方是“喝可乐”。
指导医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陈江木
乒乓球大小“胃柿石”连喝两天可乐消失了
“没想到喝可乐就把‘胃柿石’排出来,下次不敢一次吃那么多柿子了。”日前,市民吴先生谈起自己胃里竟长出“柿石”,仍然心有余悸。
10月16日,吴先生一脸痛苦地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他反复腹痛多日,属于阵发性闷痛,其间自行服药,但腹痛没有明显好转,还伴有胃胀痛和呕吐,不过没有出现发热、腹泻。
入院后,经胃镜检查,他的胃里“躺着”一块近乎乒乓球大小的“石头”,直径有3厘米多。医生告知他这是胃石,经进一步询问,吴先生在出现腹痛腹胀前接连吃过多个柿子,由此判断他的症状就是因吃柿子引发的。
医生进一步检查发现,好在吴先生就医较及时,没有发生肠梗阻等,通过胃镜试探石块的硬度,“胃柿石”还没有钙化,质地较软,可以不用手术,建议他先尝试“可乐疗法”,再复查通过胃镜观察。
吴先生将信将疑,按照医生吩咐喝了大量可乐。2天后再次复查时,吴先生做胃镜发现,胃内的“柿石”消失不见了,他心头的石头也跟着落了地。
提醒:柿子忌和高蛋白食物同食,建议去皮食用
“可乐疗法”并非万能若肠梗阻恐危及生命
为何吃几个柿子胃里也可能长“石头”?副主任医师陈江木介绍,柿子中含有的鞣酸会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为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容易与胃内脱落的上皮、黏液及食物残渣特别是纤维素凝结,形成“柿石”。
“如果体积较小的柿石,可能通过幽门进入肠道排泄出去,体积大的就可能形成胃柿石。”陈江木表示,可乐中含有磷酸物质,能与体内的单质磷钙结合,进而破坏胃柿石结构,使其变软、变小。但长“柿石”病症可轻可重,有些“胃柿石”质地坚硬,在胃内摩擦胃壁会造成损伤,此前每年都会接诊因“柿石”而引发胃溃疡、肠梗阻的患者。
因此,市民在食用柿子后,如出现了剧烈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检查评估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切勿盲目喝可乐等。如引发肠梗阻拖延治疗可能会造成肠坏死甚至弥漫性腹膜炎,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
柿子建议不要空腹吃忌和高蛋白食物同食
“柿子是一种寒性水果,本身有脾胃虚寒的也要少吃,以防伤脾生湿,导致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陈江木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200克到350克新鲜水果,吃柿子的话,每天吃一两个为宜。不要空腹吃柿子,建议在饭后半小时左右食用。柿子皮中的鞣酸含量高,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建议去皮食用。市民在吃柿子时有的会感觉有种涩味,这种涩味来自柿子果实中含有的大量鞣酸,尤其是未完全成熟的柿子,它们会和唾液中的蛋白质结合,刺激口腔,让人感觉到涩。如果没有熟透的柿子,最好不要多吃。
他还提醒,柿子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降低营养价值,建议避免与螃蟹、鱼虾、鸡蛋、牛奶、肉类、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同食。柿子含糖量高,容易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慎食。柿子具有收敛功效,与酒同食可能导致湿热留存体内,建议避免同时食用。消化系统障碍者、缺铁性贫血者不宜食用。
(来源/东南早报文/融媒体记者 许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