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 万亿产业航母“焕新”

日期:2024-11-01 来源:泉州旅游 作者:泉州市核酸检测平台 浏览:1005 评论:0
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 万亿产业航母“焕新”

位于洛江区的智谷(泉州)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 (资料图片)

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 万亿产业航母“焕新”前行

园区“新”赋能 产业“质”飞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要命题。如何为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双向奔赴”提供优渥的载体支撑?如何在有限土地上,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让这片孕育九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创新创业沃土“焕新”前行?

泉州写下“大力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破题之笔。2021年底,泉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拉开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大幕,紧抓“规划、规范、提升、示范、招商”5个环节,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原则,全市大规模盘活低效用地,大力度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现代化园区热潮涌动。

三年光阴,耕耘不辍。泉州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以创新推动产业链高质量重塑,如今已形成“百千万”格局:实施“百个”园区项目,总投资2156亿元;撬动“千亿”逆周期设备更新投资,已建成1932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招引1755家企业入园;推动“万亩”用地改造,已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5万亩,入园企业亩均税收由5.5万元提升至20万元。泉州从“筑巢”到“引凤”再到“造血”“造生态”,入园规上企业增加值占比由32%提升至68%,园区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泉州迈向新型工业化新征程的强劲引擎。

筑巢:算好“五笔账”提炼8种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典型

泉州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工业化起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散落在各乡村的工业厂房,成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但这些工业厂房普遍存在土地利用不集约、亩均效益偏低等问题。

向低效要空间,向存量要增量。测算“五笔账”(工业用地及厂房面积、工业园区园内工业用地及厂房面积、辖区内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及厂房面积、入园率提升15%所需用地和厂房需求量、新引进工业项目工业用地及厂房需求量),盘活重构发展空间,成为泉州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的第一步。

为此,泉州厘清工业用地存量40万亩,明确可盘活闲置用地1.12万亩,可盘活低效用地5.93万亩。通过“一企一策”分类处置,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向“容积率、入园率”要空间,向“规模化、集约化”要空间,依法依规推动亩均效益低的企业“腾笼”,推动位置相邻、产业趋同的工业地块连片开发、整体提升,破解工业用地“碎片化”,促成在原有基础上连片开发。

工业园区建设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民企先期进入意愿并不强,怎么破局?泉州坚持国企走前头、做表率,推动交发、发展、文旅等市属国企通过控股、参股等合作模式参与县(市、区)园区的开发建设,建设面积近千亩。同时,探索成立县级园区集团,开展园区土地开发、资产管理、金融投资等业务。在国企带动下,民企纷纷入局。三年来,通过龙头企业自建园区、“民企+行业协会+国企”、“民企+国企”等模式,民企已成为园区建设主力军。在100个市级园区项目中,民企建设项目58个,计划投资1193亿元、占比55%。

优势特色产业与园区建设如何“比翼齐飞”?泉州立足县域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模式。经过三年努力,泉州总结提炼了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8种典型,并获全省推广:丰泽瞄准高新集聚,发展都市工业,推动园区规模由1000亩扩大至近3000亩;鲤城推动产城联动,实施“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形成2660亩连片开发示范区;石狮探索新旧融合,打造服装智能制造基地,园区规模扩大7倍,亩均税收从6万元提升至30万元;晋江坚持全域整合,策划14个综合产业园,已建成产业空间超525万平方米;南安发挥龙头带动,打造千亿水暖卫浴产业集群,以九牧集团为链主,推动上下游供应商入驻,连片建设8个小微园区;德化向山要地、梯度开发,走出一条“以产兴城、退城入园、建园促产、产城融合”发展路子;安溪推动出村入园,促进藤铁产业集聚发展;洛江打造“万亩千亿”都市工业走廊。

三年来,泉州工业园区建设势如破竹,投用了一批厂房、落地了一批项目、创新了一批机制,超千万平方米产业空间陆续建成。

引凤:多维度招商引资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深栽梧桐树,筑巢引凤来。泉州把工业园区作为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的主战场,一体化推进建设、招商、运营,按照“一县一主题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一系列精准招商在园区全面铺开:

开辟场景招商新赛道,引企入园集聚发展。位于晋江的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通过“场景换入驻”成功招引新建兴、鹏太机械、源造数科等6家企业。同时引导已投产龙头企业开发生产场景,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跟进入驻,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的特色产业“森林”。园区内,博璋智能科技公司通过搭建智能化AI应用生产场景,链动促成新时达机器人、源造科技3D打印等2家产业链关联企业落户园区。

发力基金招商,推动项目入园孵化。位于丰泽区的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与省属、市属国企联合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20亿元、天使投资基金1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5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原创核心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基金已投资长杨科技、海峡智教、华净科技、大河数智等4个项目,推动项目落地园区投产。

联合专业运营商,开展链式招商。位于南安的芯谷半导体科技产业港利用专业运营商招商大数据平台,梳理园区产业链条脉络,重点吸引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辅材辅料、半导体终端运用等上下游企业入驻。如今,落地该园区的咏嘉俊、厦门誉匠等半导体辅材类企业,为园区半导体企业提供绝缘体解决方案;作为终端应用型企业,维纳通、柠檬电气等入园企业在数字芯片、光学LED等方面拓展半导体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条。

汇聚乡贤力量,招引龙头企业入驻。位于安溪的高端装备产业园发挥三安龙头带动作用,迎来乡贤许辉胜回乡投资置业,福建粒量科技有限公司Mini LED封装产业项目在园区落地。今年1月项目建成投产,目前产品已进入三星、LG等国际企业供应链,预计全部投产后年新增产值7亿元。稻兴集团董事长陈全炼则带着大成智能项目回乡入园,设备计划投资2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

……

位于洛江区的智谷(泉州)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栋栋崭新厂房拔地而起。园区内各类企业或在忙碌地生产,或在紧锣密鼓地内部装修。泉州明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园区率先投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标准化厂房,在消防验收、竣工验收方面都有保障,对安全生产、生产效率有很大提升。”该企业总经理助理曾昭宣说,园区配套服务比较完善,有宿舍、食堂、物流驿站等,让员工生活更加便利。

经过三年努力,我市园区招商已从“项目等土地”向“厂房等项目”转变,通过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配套,为企业来泉创业提供低成本、高标准的空间载体。三年来,通过园区标准化建设,泉州实现了“三降低、三提高”:降低项目落地周期、降低企业环保和安全风险、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高土地和厂房使用率、提高园区配套水平、提高产业链集聚度。

造生态:上下楼即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

市场竞争加剧、外部环境变幻莫测,要抢占竞争制高点、夺取发展主动权,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由路径。泉州以园区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引导企业按照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入园集聚,全力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丛林”。

“上下楼即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如今,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磁吸效应”正在加速释放。位于德化的陶瓷产业园聚焦“一园一品”,拓展陶瓷产业细分赛道。在试点园区周边建设全球花盆智慧制造产业园、陶瓷机械智造产业园、陶瓷家电智能产业园等7个特色专业园区,形成“产销研”全链条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超80%企业已入园发展。

“链主”牵引,聚链成势。走进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王科技)二期项目,站在立体仓库出口向内看去,依稀可见库位林立,自动化穿梭车及升降机穿梭自如。这个占地超1.3万平方米、高25米、有着3.8万个库位的立体仓库,是南王科技二期项目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南王科技启动5G+智慧工厂建设,新增的制袋及印刷生产线也已投用。龙头企业效应显现,位于惠安的南王科技产业园已陆续引进麦王、双盈、麦氏、华方冷链等上下游企业落地,实现入园企业订单共享、资源互通,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引进“大院大所”,打造中试孵化基地,为延链、补链、强链注入“动能”。位于泉港的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泉港石化园建立“伙伴园区”机制,聚焦高端细化化学品、生物医药制品、高性能纤维等下游细分赛道产业,联合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共生体系。依托清源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国企+大院大所”合作开发模式,配套建设中试孵化园区,补齐中试环节。今年以来,园区共形成化工新材料类型的技术产业化项目15个,其中5个中试及产业化项目获市场投资4亿元。

三年来,随着全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落地成型、全市招商引资落地生根、产业生态蔚然成林,新质生产力培育有了载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了依凭,这艘万亿产业航母的创新动力正在涌动、创造动能正在迸发。(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黄文珍)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79461.html
标签: 泉州七中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
热点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