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福建省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
一、购物前要冷静思考 理性规划
制定合理购物清单,理性消费: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列好合理购物清单,避免盲目跟风购买不需要的商品,防止冲动消费。
了解商品信息:仔细研究商品的规格、参数、功能、材质等关键信息,查看商品评价和销量,尤其是差评内容,以便对商品质量有更准确的判断。
对比价格走势:不要被看似诱人的折扣所迷惑,提前关注心仪商品的价格变化,通过多个电商平台或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识别是否存在先涨后降等虚假折扣情况。
二、选择正规购物平台和商家 确保交易安全
认准正规平台:优先选择知名度高、信誉良好、售后服务完善的电商平台进行购物。查看平台是否具备相关经营资质,可通过官方网站、工商登记信息等渠道核实。
考察商家信誉:在平台内选择商家时,关注商家的信誉评级、开店时长、消费者评价等因素。尽量选择有良好口碑且经营稳定的商家。
注意交易安全:确保购物过程中网络环境安全,避免在公共无线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同时,要留意支付页面的网址是否正确,防止进入钓鱼网站造成财产损失。
三、看清促销规则 避免消费陷阱
弄懂优惠条款:“双十一”期间促销活动繁多,各种满减、折扣、赠品等优惠让人眼花缭乱。在参与活动前,务必仔细阅读并弄懂促销规则,比如满减的门槛、是否可叠加使用、赠品的发放条件等,避免因误解规则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费或无法享受优惠。
警惕虚假宣传:部分商家可能会夸大商品功效、虚构优惠力度等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要保持清醒头脑,对过于夸大的宣传内容持怀疑态度。
防范价格欺诈:注意观察商品价格是否存在异常波动,如在活动前大幅涨价,活动时再降价,看似优惠实则未享受到真正实惠。若发现此类情况,可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举报。
四、“第三方测评”信息理性辨识
社交媒体上的种草视频、购物攻略、第三方测评和测评红黑榜单等,可能存在诱导消费,消费者应多平台、多渠道进行比较,客观理性看待各类测评榜单和测评内容。保持清醒,审视真实消费需求,按需购买商品。
五、谨慎购买高风险商品
预售商品:参与预售活动时,要仔细阅读预售规则,了解定金和尾款的支付方式、退还条件等。有些预售商品可能存在不退还定金、发货时间不确定等风险,消费者要慎重考虑后再决定是否参与。
虚拟商品:对于虚拟商品,如游戏币、充值卡、在线课程等,购买前要确认商品的来源是否合法、有效期是否明确、是否可退换等。由于虚拟商品的特殊性,一旦出现问题,维权相对困难,所以要更加谨慎购买。
六、关注售后服务 提前了解退换货政策
查看售后条款:在购买商品前,要仔细查看商家的售后服务条款,包括退换货政策、保修期限、维修方式等内容,确保自己在需要时能够顺利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七、保留购物凭证 便于维权举证
保存订单信息:下单成功后,及时保存订单截图,包括商品名称、规格、价格、订单编号、下单时间等关键信息,以便日后查询和维权使用。
留存聊天记录:与商家客服沟通的聊天记录也是重要的维权凭证,特别是涉及商品质量、售后服务、促销规则等方面的内容,要完整保存。
注意索要发票:购买商品时,应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发票是购买商品的重要凭证,在维权时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