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立平通讯员卢琦榆
近日,漳州建霖实业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却因“信用中国”网站上仍有其行政处罚信息未修复导致申报受阻。
“申报不及时的话,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公司负责人刘先生非常着急,于是将情况向市发改委反映。在企业完成行政处罚内容整改之后,市发改委工作人员立即指导企业在“信用中国”网站上进行信用修复申请,并积极向上对接,最终完成信用修复,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良好的信用可让企业一路畅行,不良的信用记录则会让企业发展处处受限。“对企业来说,有失信信息不修复,将在银行贷款、资格认定、申请财政资金补助等方面受到限制,甚至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信用修复是企业重塑信用的重要途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所谓信用修复,是指信用主体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或归集失信信息的相关部门申请移出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动。
今年来,我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建立专人办理、主动沟通、即时办结的工作机制,积极指导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不断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大幅压减市级信用修复审核时间至1个工作日,修复合规率、及时率均达100%。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已完成信用修复1659条,及时为647家市场主体“消毒清淤”,有效保障了企业权益。
为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我市在“信用中国”网站设置信用修复专栏,公示企业信用修复的办法和流程,明确修复路径、申报要件、办理时限及咨询电话等;同时,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信用修复“一件事”服务专窗,为市场主体提供相应的政策解读、信用修复咨询、信用修复服务等业务受理,“一对一”指导失信企业完整、准确提交相关资料,免费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实现办事流程最优化、修复成本最小化,极大地提升市场主体信用修复的便利度。
此外,我市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渠道,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修复结果信息共享,互认修复结果,做到了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企业信用修复“只跑一次”,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