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气象局事业支部: 铸造“五融”党建引擎 促进生态品牌价值转化

日期:2024-11-09 浏览:2 评论:0

漳州市气象局事业支部是福建省气象系统第三批“1233八闽气象先锋”基层党建示范点。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效服务,通过打造“气象高科技助力生态高颜值”党建品牌,进一步发挥部门优势,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厚植气象赋能,聚焦需求引领、靶向服务、集中攻关、显现效益四个维度,担负起生命安全守护生命安全的守护者、生产发展的护航者、生活富裕的助力者、生态良好的践行者的重大使命。

  融入气候金字招牌,打造文旅产业生态圈

  研发集景区介绍、旅游路线、交通指南、气象服务、科普宣传、防灾减灾培训为一体的旅游气象服务App,依托优质的气候资源,创建2个中国天然氧吧、1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1个气象研学营地、2个避暑消夏好云处、13个“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打造“漳州好气候,福地走透透”系列专题片,在地方主流媒体、气象门户网站、景区游客中心等平台播放,多渠道推介宣传气候品牌影响力。布设5套监测星空萤火虫设备,结合人工观测,研发星空萤火虫景观专题服务产品,让观星赏萤可遇可期。

  融入“气候好产品”,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

  专家联盟开展技术攻关。组建气象科技特派员团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特色果树农业气象服务指标、气候品质认证技术等研究,建立6种水果气候品质认证模型,打造“科研—业务—用户—效益”的应用型农业气象科研链。项目支撑打造“好产品”。多渠道争取云霄枇杷和南靖中草药气候品质认证及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落地。省市县联合开展5种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授予23个基地“气候优质农产品”牌匾,贴标78万枚,营造了“优质产品有依据,农民增收有保障”的浓厚氛围。打造40个有“漳州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本地化应用场景种植基地,实现点对点的靶向精细化气象服务。

  融入优秀文化传承,讲好节气漳州故事

  多维度融入节气之美。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融入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打造50期气象景观主题,引导游客慢看四时从容,领略漳州之美。创新推出《节气·漳州》,以二十四节气为画布,漳州的时令特征、地域文化、美食美景为笔墨,以气象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举措为线条,描绘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美好生活相融合的画卷。

  融入研学旅行课堂,解读行走“气象密码”

  依托“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乡约、校约和社约科普系列活动科学普及气象知识。因地投影宜打造南靖土楼康养、东山帆船帆板研学基地,组建气象、旅游、科普、帆船、海洋、文化等研学导师专家团队,系统开发和建设基础气象研学、高端气象研学和气象游学等具有气象知识特色的一系列研学课程。通过扮演角色、情景体验、认知澄清等形式将气象科普融入旅游活动之中,打造有应用场景的气象科普系列产品。创新融媒体直播实践服务,国省市县多部门联合开展直击台风科普、“云游气候好产品”“观星空赏流萤”等气候生态品牌直播活动,2023年直播平台浏览量16.745亿,其中“观星空赏流萤”单场直播曝光量超1.69亿,“苏拉”“海葵”双直播观看量1.12亿。“气象科技帮帮团”揭榜解题助力乡村振兴福建行动被科技部纳入“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特色科技活动推荐清单”。

  融入区域气候评估,赋能营商环境更优化

  促进市发改委将区域评估列入市对县营商环境考核的内容。将“气候可行性论证”列入“多评一表、多图一审”审批流程、写入《漳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列入《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并联审批管理办法》,多部门联合下发一系列加快推进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通知,并提出“因区施策、一区一策”,扎实推进气候评估工作开展。项目促进政府招商引资、企业减少审批环节和减轻负担、发改优化营商环境、气象部门气候资源得到利用,形成四方共赢局面。

  漳州市气象局通过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社会效益方面,气候生态品牌价值转化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诏安县政府印发《诏安县“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标志使用办法》,20多家知名企业申请使用,充分发挥天然氧吧品牌的价值。“气候好产品”频频亮相中国天然氧吧产业大会、“海峡民生气象论坛”、节气发展大会等,获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推动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更好地赋能漳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在漳州调研时指出,漳州打造有产品、有服务、有效益的漳州为农气象服务,特点鲜明,走出了一条气象为农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漳州市副市长兰万安在陪同调研时肯定气象部门打造了智能温室大棚、智能气候室,提供的为农服务有技术、产品多样化。

  经济效益方面,好产品鼓起果农“钱袋子”。据反馈,获评“气候优质农产品”后,云霄枇杷每斤增收2—3元,共促果农增收近1600万元;漳浦石榴镇青枣亩产值增收20%,青枣每斤多卖1元,青枣气候品质认证2年助力果农增收7080万元;南靖灵芝单价提高了25%,实现“好气候能卖钱”。科研攻关关键技术在企业、基地应用推广面积累计1500亩。截至2023年,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为4个开发区入区82家企业2197亿元投资项目提供成果共享,投资项目总额是投入气候可行性论证总额的29480倍。

  生态效益方面,“气候福地”成为“幸福高地”。特色文旅气象服务有效推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获评气候福地当年,华安坪水村、常山乌山天池景区、诏安县梅岭镇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8%、16.4%、36.4%;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人数排名前五的景区有3个为气候福地,全市旅游总收入比增41.4%。2023年中国天然氧吧南靖县、诏安县旅游总收入比增54.9%、增64.44%;气候福地东山马銮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诏安县梅岭镇腊洲村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南靖县梅林镇获评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鹭凯生态庄园获评漳台交流基地,气候品牌红利持续释放。

  科研效益方面,支部上联科研院所,下联农户基地,与主导产业高位嫁接,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纽带,打造“气象科研——业务服务——用户生产——显现效益”的应用气象科研链。气象科特派案例——“气象高科技助力生态高颜值”获福建省科技厅“优秀科技特派工作案例”表彰;支部书记带头开展的“早钟6号”气候品质认证技术服务、“气候福地”旅游气象预报服务分别获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二、三等奖;科技帮帮团获全国气象“科普宣讲推广团队”;3人获评“漳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2名支委获评“漳州市最美女科技特派员”;气象科技特派工作获漳州市政府2022年度改革创新项目第二名;科普作品连续2年获评“海峡气象论坛科普创意优秀作品。

  漳州气象局事业支部积极融入地方发展战略,拓宽了“站在全局看局部、跳出气象看气象”的战略视野,坚持以特取胜、以质取胜,用好“气象源”,走好“特色路”,打好“科技牌”,充分体现气象“精准助力、品牌增效、科技提质”,为服务“三农”和文旅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走出一条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事业支部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漳州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继续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做好海洋、农业、旅游等气象服务,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气象力量。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81225.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