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十八弯哟!”“向左走哦!”……在一个个精美路牌的指引下,11月8日,记者驱车前往霞浦县下浒镇四斗村上凤门垅自然村。站在村口抬头仰望,石头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农家小院修葺一新、各美其美,游客畅游其中,格外惬意自在。
“两年前,村子可不是这番美景。”拾级而上,行至半山腰,碰见“山哈人家”农家乐的老板雷德义。灶台前,他和爱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冒着热气的畲家“咸饭”相继出锅,端到客人餐桌。“过去交通不便,缺少产业,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民房闲置,杂草丛生。”雷德义回忆说。
上凤门垅村是少数民族村,背山面海、景色优美。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劳动力大量流失,人气日益冷清,逐渐失去昔日光彩。这样的山村,发展从何处破局?
上凤门垅村的答案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村”游产业。
整治环境、改造公厕、修建公路……2016年起,一项项村容村貌改善提升项目有序开展。上凤门垅村开启“美颜”模式,山上新建的观景摄影台吸引一拨拨游客前来吹山风、赏海景。
借势而上,2023年,在相关部门指导和帮助下,上凤门垅村成功引进设计公司对村庄的环境、产业、旅游开展系统规划,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
蓝图虽已绘就,资金紧缺问题随之而来。深研政策、勤跑部门,四斗村党支部书记兰秀茜带领村干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截至目前,上凤门垅村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起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畲家风情民宿、围炉煮茶区、亲子休闲区等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并融入乡村观光、摄影写作、休闲、度假、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文化田园休闲旅游”。同时,该村还从现有可利用资源入手,将村内宅基地、旧房屋、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闲置资源转变成发展资本。
村庄变“景点”,民房变民宿,村子人气渐旺。如何把“流量”转化为“留量”,一道新课题摆在上凤门垅村面前。搞培训、引客源……上凤门垅村与旅游公司加深合作,组织开展多样化学习和技能培训,提升村民干事创业本领;做强景点的管理和营销宣传,强化客源引流;联合作家协会等共同创建采风创作基地,文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上凤门垅村将持续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将上凤门垅村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美丽畬村。”谈起未来的计划,兰秀茜目光坚定。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文/图
编辑:陈姜燕
审核:蓝青 梁辉约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