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籍烈士宋玉亲属在龙海寻亲梦圆

日期:2024-11-20 来源:闽南日报 浏览:1 评论:0

  跨越75载

  山东籍烈士宋玉亲属在龙海寻亲梦圆

  宋志坤及家人手捧鲜花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祭拜

  近日,一场跨越时空的寻亲之旅在龙海革命烈士陵园画上了句号。

  11月13日,山东莱阳籍烈士宋玉的弟弟宋志坤跨越1900公里,带着家乡的山东梨、花生仁等特产,踏上了漳州这片哥哥曾经英勇战斗并献出生命的土地。

  当天上午,宋志坤及家人在烈士陵园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缓缓走到烈士纪念碑前。他们轻轻放下手中的鲜花和特产,眼中闪烁着泪光。宋志坤颤抖着双手,轻轻抚摸着烈士纪念碑上的文字,仿佛能触摸到哥哥的身影。

  宋玉生于1931年8月,是山东省莱阳市龙旺庄街道人,于1946年3月入伍,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原31军91师272团1营的战士。抗战胜利后,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场,莱阳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参军运动,共有1万余名青年奔赴前线,宋玉就是其中一位。1946年春节刚过,不到16岁的宋玉就瞒着家人偷偷报了名,待到父母知晓时,宋玉已穿上军装准备奔赴前线。

  1949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发起了解放厦门、鼓浪屿的战役,战斗中,许多牺牲的烈士因无法辨别身份,被集中安葬在原海澄(现龙海)革命烈士陵园,宋玉就是其中之一。

  据烈士弟弟宋志坤说,宋玉在家里排行第二,是父母最心疼最舍不得的孩子,15岁就偷偷报名参军。最疼爱的儿子参军入伍,宋玉父母虽有不舍却也深明大义,全力支持孩子。在部队期间,宋玉虽然年龄小,但头脑机灵、战术灵活,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入了党。据同村参加过厦鼓战役的老兵介绍,部队发起冲锋时,一下子就看不见宋玉的影子,肯定冲到最前面去了。

  “哥哥牺牲后,母亲天天以泪洗面,哭坏了眼睛,哭伤了身体,家人只知道牺牲在福建,不知道安葬在哪里,这些年一直在寻找,但都没有找到。”宋志坤说。

  宋玉兄弟共四人,如今家里只剩下最小的弟弟宋志坤。“二哥牺牲后,我们家享受过烈属待遇,那时觉得非常骄傲。”宋志坤说,他从小就以二哥为荣,也曾想像二哥一样报名参军。成年后,每当看到父母思念二哥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圆父母的梦想,找到二哥的安葬地。

  2018年,已是71岁的宋志坤再次尝试联系二哥的原驻地部队,并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寻亲,希望借助媒体力量找到亲人的安息之所,然而遗憾的是,当时并未如愿。

  今年夏天,宋志坤的厦门同学在一次与龙海朋友的交谈中偶然得知,海澄革命烈士陵园其实就是现在的龙海革命烈士陵园。这一消息让宋志坤兴奋不已。

  很快,宋志坤通过那名同学与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了联系,并依据山东省莱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的线索,确认了宋玉烈士牺牲于厦门海澄战斗的英勇事迹。最后,经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核实确认,宋玉烈士的英灵正安息在龙海革命烈士陵园内。于是,宋志坤便携同家人再次踏上了寻亲之旅。

  当天祭拜结束后,宋志坤及家人在龙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听取了讲解员关于那段峥嵘岁月的介绍和宋玉烈士的英雄事迹。他们深情地注视着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展品。“了解了这段历史,更加明白了二哥当年的英勇壮举,以后我还会带着后代来祭拜,让烈士精神世代传承下去。”宋志坤说道。

  “宋玉烈士是龙海革命烈士陵园集中安葬的77名无名烈士中,第二位‘找到’亲属的。”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表示,该局未来计划将已确认身份的烈士名字镌刻在烈士英名墙上,同时在无名烈士碑旁更新烈士事迹,让更多的无名烈士变成有名烈士,让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得以传承和发扬。

来源:闽南日报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82954.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