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刘玮 通讯员 林萍)近日,记者从厦门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厦门13座三类中小桥梁的病害得到了全面修复,现已恢复到最佳通行状态。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桥梁的技术状况,也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通行条件。
自今年8月起,厦门市交通局公路中心对同安区的12座和集美区的1座三类桥梁进行了维修处置工作。这些桥梁根据设计载荷和使用要求被分为三类,其中三类桥主要承担支路公路的交通任务。在定期检查中,公路养护人员发现这些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包括桥梁伸缩缝破损、支座老化破损、梁体混凝土剥落露筋、桥下河道淤积以及锥坡坍塌等问题。
本次维修的桥梁包括G324线上的许溪桥、三忠桥、东洪塘一桥、新塘桥、林尾外桥,S213线上的布塘一桥,S217线上的云标小桥、云埔一桥、仙人桥,S507线上的罗溪桥、溪东一桥,以及X434线上的窑市一桥、窑市二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增加,甚至存在超重行驶现象,这些都加重了桥梁的承载负担。桥梁在长期受到各种荷载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积累了一定的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病害。为了消除这些病害,厦门市交通局公路中心对13座中小桥的桥面系、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等出现的病害进行了相应的维修处治,以满足运营使用要求。
为了保障病害处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厦门市交通局公路中心采取了多项举措,首先科学制定了处治方案,根据定期检查报告的建议,结合病害发展情况,制定了科学的处治方案,确保病害得到有效处治;其次,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在桥面改造施工期间,采取了半封闭半通行的临时交通组织方案;根据施工段落路网状况,合理安排交通转换,并增设了醒目、清晰的临时指向牌和标识牌。
此外,公路中心还严格限制超载、超限车辆通过,严格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5120-2021)加强桥梁的养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桥梁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与此同时,公路中心提前制定了现场交通组织方案,根据施工要求,制定了养护作业区布设方案,并在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开展。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遵循各项制度及技术规范,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确保工程质量。经过两个月的艰苦作战,本次13座中小桥的病害全部处置完成。
下一步,公路部门将继续致力于提升道路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强化后续的管理维护,加强日常巡查与监测,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