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樟塘镇将闲置校舍变身老年人幸福家园——
养老看港西老人笑嘻嘻
港西村老人在幸福食堂享用午餐
“大爷,您的血压稍微高了点,平时要记得吃降压药,饮食要清淡。”日前,东山县樟塘镇港西村卫生所搬进了孝善园,79岁的林亚猛看病离家又近了一步。
做完健康检查,林亚猛可以在孝善园里打牌、看电视、运动、吃饭、休息,这里俨然成了像他一样的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贴心周到的医疗服务,2元就能吃到可口的午餐,休闲娱乐有了专属的地方……港西村孝善园一系列可观可感的“大变化”,以及细枝末节的“小贴心”,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变得更加具象化。
闲置校舍焕发“幸福”活力
走进港西村孝善园,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灯光篮球场和多功能运动场,几名老人正在锻炼身体。1800平方米的院子干净整洁、绿草如茵,迎面矗立着一栋四层楼的建筑,那便是老人服务综合场所。
“现在一楼是幸福食堂和幸福院,二楼是乒乓球室、东山比干文化促进会活动室以及农家书屋,三楼是村史及侨批馆。”孝善园的主理人林松峰告诉笔者,孝善园的前身是原港西小学。2020年,港西小学搬到新校区后,原校舍便闲置了。2023年,港西村投入160万元,建设幸福食堂、幸福院,配备村级医疗所和室内外活动场所,让闲置的校舍重新焕发活力。
“我们充分利用闲置的校舍,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幸福食堂、幸福院和医疗所整合进来,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娱等养老服务,让老人实现‘吃饭不用自己煮、衣服不用自己洗、医疗保健在身边、幸福生活每一天’的目标。”港西村党总支部书记林庆武说道。
功能丰富满足多样需求
每周,樟塘镇卫生院的医生们都会来到港西村孝善园为老人义诊,打通养老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更有“医”靠。“我们主要做一些老人常见病的诊疗以及健康指导,大概一周一次。”樟塘镇卫生院医生陈凌宇说道。
11月15日,老人们做完健康检查,正好赶上幸福食堂开饭的时间。走进食堂,墙上的菜谱规划好了一周的餐食,包括五香肉管、姜酒炒鸭、红烧豆腐、豆角炒肉等,每餐只需要2元。“食堂每天会提供六个菜品,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牙口情况选择三菜一汤。我们每餐还会留样菜,并对食品的采购、保存、制作等过程进行监控,确保老人吃得安全。”幸福食堂负责人林文艺介绍道。如今,这里为近百名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午餐。
上午十点半,老人们陆陆续续赶往食堂,76岁的林甘奇总是早早就在餐厅等候。他的子女全部外出务工,食堂的开办为他省去了独自买菜做饭的烦恼。“一顿午饭才2元,还有大电视可以看,吃完了还能打牌,这日子太好过了。”林甘奇老人笑着说。
“重阳节的时候,食堂还准备了鲍鱼排骨,村干部也来关心我们,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港西村老人徐桂珠说。除了到食堂就餐,老人们还可以打包回家。对于失能、半失能的独居、空巢老人,食堂还提供送餐到户的服务。
在林松峰看来,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关怀,老人精神上的富足更难能可贵,而孝善园的运动场便是最好的载体。72岁的林其生是运动场的常客,每天黄昏,他总是准时将孙子接到孝善园打篮球,自己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守着,有时候还会到对面的多功能运动场活动,心里美滋滋的。“村里很多孩子放学都喜欢到这里来打球,老人也跟着来运动,非常热闹,大家都很满意。”林其生说道。
“我每天一大早都来这慢跑。”80岁的林进松精神矍铄,这跟他常年喜欢运动有关,自从孝善园运动场建成后,这里便成了他的新去处。
每年元宵节,村里有新添男丁的人家都会到宗祠挂花灯。以往花灯都要到外地购买,一个动辄上千元。为了给村里老人“找活”,发挥余热,港西村下一步将在孝善园开设“花灯班”,组织村里心灵手巧的老人一起制作花灯,所得的报酬再反馈到幸福食堂。“这样老人既能有事做,还能赚点钱,大家都积极响应,目前已经有20多人报名了。”林松峰介绍道。
多元管理保障持续运营
孝善园建好了,谁来管理,怎么管理,才能保障持续运营?港西村党总支部书记林庆武介绍,村里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以村级党组织为主体,村老人协会主管,加上乡村能人、志愿者、乡村医生等,共同为“一老一小”服务。
“村里有些老人自愿加入孝善园的管理,有的主动承担公共场所的卫生整理工作,文明意识也有了较大提升。”港西村老人协会会长林全茂说道。
在资金管理上,村里采用“市级奖补一点、县级保障一点、乡镇配套一点、村级自筹一点、个人缴费一点、乡贤捐助一点”的“六个一点”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保障幸福食堂常态化运营。
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丰富老年人情感沟通,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目前,东山县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下一步,东山将充分发挥党建优势,聚焦老年需求、创优服务举措,提升养老服务精准化水平,用实际行动为银发群体的幸福晚年持续“加码”。
⊙欧东茵黄思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