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真带劲!”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聊农家事。
11月18日,海沧区的39名学员打起背包,奔赴长汀县濯田镇寨头村和三洲镇三洲村,他们来到结对的21户农家,放下行李就赶忙到地里干农活。
长汀海沧结对,深化山海协作。为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海沧区委组织部专门安排党校主体班,到长汀进行为期4天的党性锻炼,探索试点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四同”教育,这是与长汀县委组织部山海协作以来的第5个班次。
“砍甘蔗,头一回!”
甘蔗林随风作响,22名学员拿起久违的镰刀,与寨头村群众一起砍甘蔗,既体会农村生活的艰辛不易,也感受美丽乡村的可喜变化。
卷起袖子、挽起裤脚,不少年轻学员头一回来砍甘蔗,就拜群众为师,请教有经验的群众学招式。这个季节,闽西依然是暖冬时节。在甘蔗地里,学员们一手握镰刀、一手抓甘蔗杆,收割甜蜜的果实,尽管汗水早已湿透衣背,他们擦一把接着又砍,干得可带劲。
“红土地上故事多,来长汀吃苦就是吃补,肯下大力气,收获就更大!”临时党支部书记、班长沈春华,副团职军转干部出身的他掷地有声。
一起劳作的邱大姐,看到砍好的一捆捆甘蔗,掩不住丰收的喜悦,连连说:“没想到特区干部,干农活有两下子!”
种甘蔗看着收入还可以,但非常辛苦,春节过后就要开始下种,培土、施底肥,收甘蔗更是力气活。干农活要趁早,第二天天刚刚亮,学员们就扛起农具,早早地到地里干活。
“来,开饭了!吃了再干!”热情好客的结对农家就像自家亲戚,给学员送来了丰盛的早餐,他们放下农具、席地而坐,就在田间地头吃饭。“好香,真好吃!”深深感受到客家人的真诚、热情、好客。
“甘蔗收成不错,今年价格如何?”“如果种甘蔗种水稻,哪个更合算?”劳动间隙,学员也多方学习和了解乡村情况。
寨头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位于长汀县濯田、策武、河田三镇交界处,在沉浸式体验中还了解到,村党支部领办企业红火,蔗农们并不愁甘蔗销路,村里有寨头村红糖厂,负责人王法轲专门介绍了古法熬糖工艺,乡村产业是大有盼头。
“锄地起垄,满头汗!”
窄小的田埂,走得让人心慌。17名学员迫不及待赶到三洲村,有的很久没摸过锄头,有的许久没下过田地,有的脱下运动鞋穿个拖鞋上阵,还有的干脆打赤脚,新鲜体验一把。
“加油,加油!”2个小组打擂台,进行锄地起垄的劳动竞赛特别起劲。“谷锄七次自成米”,锄地是最费时费力的一种农活,高手在民间,村里式庄稼好把式就在现场指导,手把手教技巧和方法。比如,草锄尽、苗留好、土锄松,行与行要锄通锄透压一半。
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陈金林满头大汗,很是感慨:“平时握笔杆,今天来长汀扛锄头学习锻炼,一辈子都难忘!”
相比犁田很辛苦的农活,锄地起垄消耗的体力也很大。劳动竞赛每组三畦,几个回合下来,就累得不行。但大家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劳动的快乐在田间回响。
劳动内容很丰富,有的学员挖地瓜,还有的磨地瓜粉,大家干起农活来也不含糊,与群众一起劳动收获不小。劳动之余,学员们还参观古村落、竹编馆,体验了扎染工艺。
肥沃的田野,将耕种新年的禾苗,也耕种着丰收和希望!耙田的吆喝声,耕牛犁田这些不多见的场景,很潮很文艺的三洲村,必将在学员心头萦绕,也给他们带来一道有趣的思考题。
“田间课堂,无字书”
田间课堂是无字书,百姓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这堂课,是难得的必修课!”联合带班的长汀县委党校罗佳慧老师这样认为。
在21户群众家中,学员们帮忙切菜、炒菜……一起包饺子、漾豆腐,张罗午餐晚餐忙得不亦乐乎,大铁锅、土灶台烹饪猪肉焖豆腐等农家美味,一餐一饮之间感受客家人的盛情,体会老区群众的深情,结下了浓厚感情。
庭院内外,都是大家穿梭的身影。在农家小院召开的“居民夜谈会”,从移风易俗到村庄环境,从乡村振兴到文旅民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坐一起唠家常话发展,临时党支部学习委员吕玉珠感慨地说:“就像一家人那样围坐,感觉特别温馨!”
“山海协作,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一起!”长汀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晓彬如是说。
不一样的课堂
不一样的感觉
不一样的收获
党员干部在劳动中锤炼优良作风,为的是让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边”,与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既能交朋友、听想法,又能解决坐办公室的“机关病”,从百姓群众那里获得无穷的力量。
从海边边来到山边边,39名学员在长汀乡间课堂,感受乡村之美、经受党性锻炼、体悟鱼水深情,打牢劳动底色,铸就为民本色,磨炼干事创业的干劲、闯劲、钻劲,与群众一起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挥手之间,他们一路欢呼:“长汀长汀,越走越亲!”红土地不会辜负付出,他们祝愿乡亲们生活越过越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