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明
●洪明 1927年底,在新加坡的陈嘉庚先生听秘书说一位集美学校毕业的学生想见他,老人家欣然同意。这位年轻人就是我的外公林永长,那时他才21岁。外公出生于江头,从小好学。其父虽是茶厂的挑夫,看到长子聪慧,勤俭克难也要把孩子送去读书。 1913年陈嘉庚创办集美小学,对贫困生是全免费的。外公成为第一届学生,而后继续读集美中学初中,因家境贫寒,放弃读高中和大学,改读高等师范。不幸的是,其父突发疾病去世,外公只好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此后,在集美学校代课1年,可是收入还是难以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费用。经老乡介绍,他远离家乡,到缅甸育华小学当校长。 陈嘉庚听了外公的遭遇后,安排他到马来西亚培华小学当校长。校主非常重视海外华人后代的中国文化传承及华文教育,不仅在新加坡办学校,也在马来西亚、印尼、缅甸开办华文学校,为的是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因为这一契机,外公把自己在集美的一些好友邀到海外从教,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1931年又被派往印尼任教。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他才回到集美财经学校执教。 陈嘉庚先生20世纪50年代初回集美,经常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一次,看到十多位同学在打篮球,误以为设施不足,马上到校董办公室询问,为什么让十几个人抢一个球,如果篮球不够,要申请经费买啊。校董陈村牧含笑给校主解释,那是比赛。 1959年8月23日登陆厦门的3号台风“艾瑞斯”,气象台的测风仪记录下了50米/秒的最大风速,财校校舍倒塌了。受灾地区多,重建经费困难,省里要多方支出,实在拿不出经费,准备缩编集美财经学校及规模。校主心急如焚,赶往北京。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决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支持,1962年在原址开建道南楼,1964年落成。 外公的回忆让我更加具体地了解陈嘉庚先生的克己奉公和爱校如家之心。外公的一生多亏有嘉庚先生的恩泽;外公的一生,也在不断践行嘉庚精神。 1967年,我曾经到外公工作的集美财经学校和他生活一年。我惊叹外公的英语那么好,他告诉我,当年校主在开办集美小学和中学时,聘请最好的师资,还有外教纯英语上课。此外,外公的小提琴、钢琴、吉他都弹得不错。外公平时简衣便装,正式场合西装笔挺。嘉庚先生的作风感染了教职员工,也感化了学村的同学们。 外公经常弹吉他和曼陀林,非常好听。我也想学习,外公教我弹吉他的指法,我练习后,感觉手指痛,枯燥无味,放弃了学习。外公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怕苦,要有毅力。成功往往属于那些能吃苦且能坚持的人。 母亲对我们的要求也如同外公一样,从小要求自觉自律,文化课学习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读小学时,睡前必须把作业放在桌上,待她下班回来后检查,一旦发现少做,立刻叫醒补写。我和哥哥一起练习长跑,每天早上5点就被叫醒,从图强路跑到万石山顶的国防园,气喘吁吁,但坚持下来,对我们的意志锻炼非常有益处。 长大后,我从事医疗工作,遇到的苦和累更多。感恩青少年时期的磨炼,有前辈的教诲,知道吃苦和坚持方能成功。得益于家风的引导,2007年厦门市第一医院申请三甲医院评审,我的一份手术记录获得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为医院评审增加分值,也得到医院的奖励。2015年,我光荣入选第一医院十佳医生。回顾一家三代人的经历,我坚信,嘉庚精神是无价之宝,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来源:集美报)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83690.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 条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