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爱美的女孩为了追求苗条身材选择节食,却未曾料到这可能给身体带来诸多麻烦。13岁女孩燕燕(化名)就因节食减肥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
燕燕原本体重42公斤,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太胖,并在半年前开启了节食之旅。随着进食量的大幅削减,燕燕的体重迅速降至30公斤。尽管在旁人眼中,她已瘦得皮包骨头,但燕燕依旧对自己的身材不满,坚决不吃肉和油腻食物,只吃素食。
渐渐地,她从“刻意不想吃饭”变成了“真正不想吃饭”,身体也频繁发出警报:总是感到精力匮乏;情绪如同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定,时而暴跳如雷,时而沉默不语。更为严重的是,月经也停止了。
忧心忡忡的家人四处咨询后,带着燕燕到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心理健康门诊就诊。医生为燕燕进行了营养评估以及心理健康等精神量表评估,并结合病史,最终确诊她为“神经性厌食症、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综合治疗,燕燕的食欲慢慢恢复,体重也开始回升,曾经苍白黯淡的脸上终于再次绽放出青春的光彩。
那么,究竟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呢?该科黄玲英医生说,神经性厌食症以患者主动严格限制能量摄入、采取清除行为(如催吐等)和增加能量消耗的行为为主要特征,导致体重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是一种典型的进食障碍。该病在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中高发,男性患者则相对较少。值得警惕的是,该病死亡率高达 5%至15%,在所有精神障碍疾病中位居榜首。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往往具有一些特定的个性特征,如容易焦虑、带有强迫特质、过度追求完美,同时还常常伴随着情感不稳定以及冲动控制困难等问题。就像燕燕一样,从最初正常的追求美,逐渐演变成在自行控制进食并减肥成功后,却无法控制自己对体重的过度担忧和节食行为,从正常心理一步步陷入过度追求美、近乎妄想和偏执的病态心理之中,进而引发了一系列诸如营养不良、停经、情绪障碍等严重后果。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神经性厌食症有三条必要条件:
首先,儿童或青少年体重低于体重的最低预期值,即低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低于与其年龄相对应的BMI百分位的第5个百分点);
其次,患者存在强烈害怕体重增加或变胖的心理,或者有持续性妨碍体重增加的行为;
最后,患者对自我的体形评价不恰当,并且对低体重的严重性缺乏认知。若体重在6个月内下降超过当前体重的20%,即便未达低体重标准,也可认定满足这一诊断条目要求。
目前,临床上针对神经性厌食症主要采用营养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营养治疗着重于帮助患者恢复体重、重建正常的饮食习惯,纠正因营养不良引发的各种生理问题。心理治疗首选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方式,通过调整家庭内部的互动模式,促使家庭系统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改善患者个体的症状。药物治疗虽然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核心症状,但在处理神经性厌食症的共患病(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以及应对严重干扰治疗进程的精神症状时,能够起到有效的对症处理作用。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