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围绕“厢聚英才、科技赋能”主题,突出需求导向,全方位选派人才,不断推动技术攻关,让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城厢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人才引育举措,紧扣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要求,大力搭建科技平台载体,引导帮助科技特派员用心服务,对“症”授技,推动产业发展,力促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人才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人才扎根助农增收
初冬,天气骤冷,在城厢区常太镇渡里村核心示范果园,省级科技特派员刘小英主持的“莆田山地枇杷生态栽培新模式的示范与推广”项目正在进行,重点示范了“东湖早”“贵妃”两个新品种的优越性、果园生草技术、水肥一体化新模式、病虫害防治综合技术,目的是打造莆田山地枇杷生态栽培新模式。
城厢区是枇杷主产区,前些年由于枇杷品种老化、水资源浪费、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问题,枇杷产业发展出现瓶颈。科技特派员的加入,让枇杷产业焕发生机。
2021年至2023年,刘小英主持研究的两个新品种每公斤售价50元左右,仅2023年度项目新增经济效益69万元。通过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目前两个新品种已累计推广种植1280多亩,预计年可创产值2560万元。日前,该项目还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经费35万元,为莆田枇杷产业发展添新活力。
再过两个多月将迎来春节,城厢遇花缘园艺有限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培育春节里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蝴蝶兰。连日来,省级科技特派员马世伟驻扎在基地里,对蝴蝶兰栽培基质开发和花期调控技术升级进行研究。
马世伟已连续两年担任省级科技特派员,均服务于城厢遇花缘园艺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业务以蝴蝶兰种植和销售为主,年培育销售蝴蝶兰20余万株。
“我们开发了一款低成本的微型蝴蝶兰栽培基质,节约成本50%以上,准备进行中试栽培。今年我与企业一道申报了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并立项,保障了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马世伟表示,在高校实验室往往不能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科特派制度的实行,能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研究成果也能转化并产生经济效益。
科特派员们扎根泥土深处,用科技浇灌“花与果”,结出了累累硕果。而在水中世界,科特派员们也大有可为。
“目前我们筛到了多株益生菌,将这些有益菌进一步扩培,正联合莆田闽辉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大面积,测试在虾养殖中的效果。”省级特技特派员钟碧疆表示。
闽辉公司是一家采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南美对虾的公司,传统对虾养殖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容易出现药物残留、抗生素超标等问题。钟碧疆带领莆田学院绿色健康养殖与水生态环境修复团队,从养殖虾、养殖水体中筛选有益菌,制备南美对虾专用微生态制剂,希望通过微生态制剂降低虾患病频率,并提高饲料利用率,让虾长得更好。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城厢区科技局党组成员陈宝卫介绍,近年来,城厢区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龙眼、枇杷、花蛤等特色产业技术需求,结合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和服务领域进行精准匹配,择优选派畜牧养殖、林果栽培等专业领域的各级科技特派员100名,进驻乡镇、村社开展技术攻关、服务咨询、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有效提高了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全产业链服务格局
“省级科技特派员的到来,增强了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莆田市科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姚俊冰由衷表示。
科龙环保是一家提供环保工程、环境检测、运维等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傅丽君以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被派驻到该公司。了解到“5G+光谱”法水质监测云服务这项新的技术成果后,傅丽君迅速将其引进科龙环保,目前已应用于木兰陂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木兰溪的24小时水环境监测。结合该公司经营业务范围,傅丽君还提供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出聚磷砖,一步步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技能“加满”。
技术帮扶很关键,留住技术更关键。作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傅丽君将科龙环保作为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带领企业团队参加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并斩获多项大奖,强化企业人才储备。傅丽君还把优秀的准毕业生送到企业一线,2020年至今,进入科龙环保就业的莆田学院毕业生近20人次。
把创新链布局在产业链上,围绕产业发展中“卡脖子”关键技术,紧紧依托科特派资源,大力实施关键技术攻坚。
省级科技特派员闻辉研究方向是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他带领团队对接莆田市数字城市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闻辉带领研究生将所研究的改进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数据流的在线学习和分类,目前已取得成效。今年,闻辉与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1项。
推进科技特派员“点单式”互动,在“准”上出实招。
省级科技特派员林俊武服务于荔城纸业有限公司,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完善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检测,节省了人力资源。
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科技特派员组团进企入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产业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用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近日,城厢区2024年全国科普日暨“人才日”活动举行,该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工作者、企业家等代表50多人参加。现场,举行了城厢区“兴科技 欣人才 新赛道”科技人才科普主题沙龙,邀请6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特派员,围绕生物工程研究、环保科技、IT电子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近年来,城厢区积极拓展科技特派员选认渠道,着力挖掘本土专家,同时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界别、跨区域选拔人才,做好科技特派员人才储备工作。
城厢区科技局工作人员林艺介绍,该区优化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对接省、市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推动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和技术服务。今年选认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52人、团队15支、法人2支、市级科技特派员37人,选派第一批“科技副总”5人、开发科研助理岗位70名,全区已实现镇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今年,该区做优硬件保障,整合科研检测、培训宣讲等资源,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站”,促进科特派团队与企业“结对式”指导帮扶,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
为有“金刚钻”的人找“瓷器活”。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科特派制度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科研人员畅通了深入基层一线的“毛细血管”。
增质提“智”,一手挖掘科技特派员技术优势,一手对接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把创新动能从田间地头延伸到企业车间、社区楼宇,科特派制度成效显。
城厢区委人才办负责人李玲介绍,该区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6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广袤的乡野中,在蓝色的海洋上,在火热的车间里,科技特派员这支特殊的人才队伍播撒科技的种子,奏响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交响曲。(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