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海内第一桥 世界遗产地

日期:2024-11-29 来源:泉州旅游景点推荐 作者:泉州市 浏览:387 评论:0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诗作《洛阳桥》,描绘了泉州洛阳桥的悠久历史和泉州湾的繁忙景象。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诗作《洛阳桥》,描绘了泉州洛阳桥的悠久历史和泉州湾的繁忙景象。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现存世界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位于洛阳江入海口处,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洛阳桥见证了泉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泉州申遗成功,作为遗产点之一的洛阳桥迎来更多关注,以遗产点保护活化利用为契机,洛阳桥重焕光彩,吸引了八方游客竞相一睹其风采。

  位于洛阳桥中亭的海内第一桥展示馆

  飞虹横亘跨江海

  傍晚时分,走进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村,村中阿伯弹奏的南音曲调悠扬入耳,阿嬷撬出一只又一只肥美的海蛎,阵阵海味扑鼻。粉红霞光弥漫,恍入安宁旧梦,正遂了古人唤“万安”之愿。

  桥南村位于洛阳桥畔,背山面海,因洛阳桥的交通往来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自桥南古街向东北直行,就见一道长桥跃霞光、跨江海。洛阳桥上,行人成群漫步闲谈;舟形桥墩旁,渔船三两依偎停泊。“这条路就是以前的官道,古代人去福州甚至到江西、浙江大都要经过这里。”泉州洛江区万安街道宣传委员石柏钦介绍。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建成于宋嘉祐四年十二月的院墙上。这栋建于民国时期的番仔楼于去年10月修缮完毕,是当地对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的重要尝试。

  洛阳桥畔的桥南古街,是泉州活化遗产社区的一个重要试点。古街上,像洛江侨批馆这样焕新升级的老房子,还有余庆楼、南洋楼等4处,另外还有16栋传统建筑正处于保护修缮或活化利用进程中。

  尽可能“原汁原味”展现遗产的历史风貌,是洛阳桥及其周边区域保护的基本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不应像古董一样供起来,而是要充分挖掘其承载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让它们‘活’在当下。”石柏钦说,老建筑保护做得好,不单单是不改变原状,更要关注如何活化利用,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满足多元化需求。

  “原汁原味”展现遗产风貌虽然增加了设计和施工难度,但换个角度思考——其能带来的文保价值和经营价值,会慢慢显现,且难以估量。这正是在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中寻找平衡点,实现“文旅共赢”。

  时间,是洛阳桥的朋友,让它浸染时光的味道,成为一个记忆符号。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近年来泉州着力构建“智慧洛阳桥”,结合前沿科技推进全息投影楼体秀、AR全景沉浸式体验、语音导览等智慧旅游项目落地,提升文化遗产数字化利用水平,并且举办了百余场主题文化节、艺术展演、音乐节等活动,令洛阳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成为当地的旅游网红点。

  不久前,总投资80亿元的洛阳湾世遗文创小镇项目签约落地,项目策划以千年洛阳桥为文化核心,以滨海商港文化为主题,通过古桥、老街的修缮和文化演绎,再现千年海丝商港的繁华盛景,并计划引入多元业态,打造集城市休闲、文旅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业内人士认为,以文化为魂,辅以全新的诠释手法,用文化自信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或将是洛阳桥的又一出圈之道。

  “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这句泉州人最熟悉的谚语,透露出当地人对洛阳桥的偏爱。在加速对洛阳桥和古街区保护修缮的同时,泉州已做好了后续品牌、渠道和内容方面的规划,用创新表达方式,讲好洛阳桥故事。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85235.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
热点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