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何美娇)12月1日上午,由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晋江市方志学会主办,晋江南岳古庙管委会承办的“泉州汉唐海丝文化史迹考察座谈会”在溜石南岳庙举行,泉州各高校学者、泉州史学专家及史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究南岳庙历史脉络、民俗信仰,挖掘该庙背后隐藏的泉州汉唐海丝文化。
泉州南岳庙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有一定规模的海神庙之一,在海上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我在考察研究中发现,这座古庙大殿中所保存下来的梭形柱以及覆盆式柱础石可能均来自不同的朝代,”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原副馆长朱定波带领众人参观南岳庙并介绍道,“经过对比调查,比如这根柱子,从构件样式,我认为是从魏晋时期遗存下来的,而这根则可能是隋唐时期的。”专家学者们详细参观考察南海古庙的历史遗迹,针对朱定波所提观点看法展开热烈讨论。
“我经过查阅中国古代二十四史和福建古代地方志书史籍共20多部三四百卷,发现‘泉山’所在就是今天的泉州。”座谈会上,朱定波围绕史籍文献、泉州文史图书资料,结合对目前泉州隋唐时期以前民间信仰宫庙文化遗存的田野调查等大量史实,认为南岳庙是汉唐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对探究泉州汉唐时期历史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外,会上专家学者还围绕泉山地域的闽越国、东越国、“东冶县”以及南岳庙是否始建于隋唐时期等问题展开讨论。“根据图册显示,在五代以前溜石此处还是滩涂沼泽,直至五代,先民在此处围垦修建堤岸,在此之前溜石还没有被开发建设。”晋江市博物馆原馆长粘良图从泉州地形地理等角度提出见解。
“朱老师在其著作中提处了许多新观点和问题,比如汉唐泉州、泉山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敢于提问和专研精神令人深受感动,他的研究也引发了在座专家学者的讨论与补充,为泉州学界在研究泉州文化、海丝文化提供了新思路、新角度。”泉州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院林少川会上作总结发言表示,希望今后更多文史专家学者、文史爱好者积极参与到泉州文史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来。
晋江市委史志室原副主任、晋江市方志学会会长洪春婷致辞表示,“晋江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许多历史遗迹需要各高校史学专业老师、历史相关的研究人员、历史工作者携手开发和研究,晋江市地方志学会期待着与各院校和各位史学专家开展合作,为晋江乃至泉州的文化产业繁荣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与会的专家学者在考察座谈会上纷纷发言表示,对“南海古庙”从陌生到熟知、进而接触到大量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史迹,近距离感受这座泉州海神庙文化遗产的魅力。“早上踏勘南岳庙时,我感觉到两岸的文化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尤其民俗信仰方面,像南岳庙是两岸重要的历史古迹,如何保护和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的。”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历史系主任刘智豪参与座谈后感触良多,“我是来自台湾新竹,南岳庙作为两岸祖庙吸引着不少台湾信众、专家学家到访参观,从庙内特殊的各年代石柱作为切入点,带领侨台游客参观,是一个很不错的点。”刘智豪表示接下来将与朱定波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挖掘南岳庙历史文化,挖掘开发该庙文旅资源,吸引更多专家游客到访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