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切嘱托,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四下基层 根在人民
12月9日讯“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
金秋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殷切的嘱托,更高的期望,不懈的追求。从时代的坐标追根溯源,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相辉映、彼此呼应的历史轨迹。
宁德霞浦县委党校,一栋挂有“首次宁德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旧址”指示牌的三层小楼历经沧桑。绿树掩映下,楼顶高悬的“四下基层,世代相传”8个红色大字清晰醒目。
从宁德出发,造福福建,又从福建出发,在浙江、在上海,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四下基层”这种根在人民、心系百姓、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一以贯之,光芒璀璨。
接力传承
“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全国每10朵银耳,就有9朵来自古田。
走进宁德市古田县乡村,山水相依,银耳飘香,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光伏菇棚随处可见。去年,古田县食用菌鲜品产量92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55亿元。今年,古田在建的与食用菌相关重点项目24个,年度计划投资11亿元。
今天的古田,百姓富了。食用菌丰满了“弱鸟的羽翼”,36年前“摆脱贫困”的密码在历史纵深处依然闪亮。
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一上任,就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古田县是他此行的第一站,他说“是‘看准了’才来的”。
“推广种植,经济效益怎么样?农民收入增加多少?”“这项技术,对农民来说好不好?学习和操作简单不简单,容易学会吗?”……在当地香菇技术员彭兆旺的基地,习近平同志抛出一连串问题,探讨“点草成金”发展之道。
通过深入调研,习近平同志肯定当地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的发展路径,勉励乡亲们种香菇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三进下党”“四到坦洋”“七到古田”……下基层、听民声、察实情,一个个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闽东人民感念至今。
人民群众的分量最重。重温《摆脱贫困》书中《干部的基本功》一文,立场鲜明:“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有一个群众观点……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彼时的闽东,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群众有事上门找政府,跋山涉水、耗时耗力。“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有感于此,习近平同志提出,每个县确定一个信访接待日。
1988年12月,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霞浦县举办。地、县两级领导共接待群众102名,受理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解决,其余要求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
这一接待群众来访的创新尝试,此后在实践中逐步发展丰富为“四下基层”制度。
办法来自基层。走遍闽东的山山水水,习近平同志确立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工业、农业两个轮子一起转”等一系列事关闽东长远发展的工作理念。
1990年5月,从宁德即将赴任福州之际,习近平同志叮嘱说,“四下基层”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要继续坚持下去,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还要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
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开展“四个万家”活动,推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了“四下基层”。
多年来,福建党员干部接力传承,用“走心”换“民心”,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不断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为躬身抓落实、担当促发展的过程,有效增进民生福祉,让“四下基层”不断焕发出绚丽的时代光芒。
促成新能源科技、青拓集团、宁德时代、上汽集团等“金娃娃”落地,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宁德从“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到“福建省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蜕变。
如今的福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更大进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2022年就突破了5万亿元,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有序,生态颜值更加清新靓丽,党员干部精气神更加充沛。
“这里的变化是当年难以想象的。”秋风吹来谷满仓,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透过美丽海岛感受乡村振兴新路径,观察闽山闽水物华新,山海之变令人欣慰。
深化运用
“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还要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
2023年,“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
2023年4月开始,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指引广大党员干部厚植为民情怀、振奋担当精神、锤炼工作作风。
“四下基层”,下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夯实的是根基。当年,习近平同志要求宁德各级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并率先垂范,到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工作方法饱含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的责任担当,与主题教育的意义指向、目标要求、重点措施等高度契合,是党员干部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好载体,汲取为民造福奋进力量的好渠道。
主题教育伊始,省委常委会带头赴“四下基层”发源地宁德开展现场学习研讨,随后相继召开全省深化运用“四下基层”推进会、理论研讨会,进行总体谋划部署,深入做好结合文章,推动大力传承弘扬。
在理论研讨会上,“四下基层”的时代价值获得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认为“四下基层”是新时代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用活了这个法宝,就一定能在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扎根八闽,推向全国。
30多年来,扎根八闽大地、沐浴阳光雨露,“四下基层”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在主体上不断拓展、在形式上不断创新。
完善运用机制,推动接力传承——
省委常委会发挥“头雁效应”,从自身抓起,规定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30天、市县领导不少于60天,切实下到基层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
“这项征集等您来参与!”今年9月,2025年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从1991年起,福建一年不落,连续34年办好716件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卫生健康、养老等社会事业短板。
一年过半,高质量发展推进得如何?基层有什么困难?今年7月,一场特殊的“拉练”如期开展。顶着热浪,由省领导分头带队,工作组深入八闽乡村、企业、园区,对全省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大考”。
“拉练”,既考各地发展,也考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从2010年开始,这项检查已经连续开展了14年。从最初传承弘扬“四下基层”的具体举措,到如今已成为一项制度化、常态化的“规定动作”。
《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意见》《省级领导“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关于深化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福建从制度上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真正与群众汗洒在一起、事干在一起、情融在一起。
拓展实践主体,推动力量下沉——
“四下基层”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它蕴含着非凡的实践伟力,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工作机制,实现干部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下”,就是下沉和深入一线,不高高在上,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下”,体现了自觉性主动性,体现了责任感使命感。
金秋时节,稻穗金黄。在福鼎市佳阳畲族乡周山村的田间地头,一批年轻干部穿梭其中,和农户共同割稻、打谷,讲解惠农政策,畅谈乡村发展。
“我们走出办公室,来到乡亲身边,了解到的是最真实的村情、民情,加深的是对农村、对农民最真挚朴素的感情。”福鼎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队队员陈尔熹说。
“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要学会向基层要真相、要思路、要答案”。30多年来,“四下基层”从领导干部拓展到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从党政机关拓展到更多相关行业。
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制度,突破地域、身份、专业、学历等界限,吸纳年轻党员干部、科技特派员、“新农人”、返乡大学生等能人助力乡村振兴;
深化近邻党建,在职党员干部“回家日”制度成效明显,43万多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
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健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促进领导干部下到基层、办好实事……
丰富方式方法,推动人心凝聚——
新时代背景下,面临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群众需求和利益关系,更需要守正创新,丰富方式方法。数字赋能是福建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的一大特色。
走进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69个单位“一栋楼”办公,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已推出1800多个“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精简申请材料53%,减少跑动次数75%,压缩办理时限62%,审批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占比达98%。
“台胞登‘陆’以来的各项诉求,都能得到‘一站式’解答。最近很多住户通过数字平台办理了临时驾驶证,非常方便!”在福州最大的台胞公寓担任“楼长”的台胞王廷维深有感触。数字“第一家园”服务平台在9月30日上线以来,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登录平台,了解台胞证办理、银行卡办理、租房申请等事项以及办理涉台服务事项,快速融入福建生活。
如何让党的政策主张从“声边”到“身边”?“四下基层”首要的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看法、主张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宣讲贴近群众、生动活泼,方能春风化雨。
“宣讲团告诉我们,全会进一步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这让我们更坚定了信心,备受鼓舞!”南安市南益电脑针织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洪和金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省各地宣讲队伍坚持深入一线,创新宣讲形式,把理论辅导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紧扣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讲解,涌现出一个个“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的生动实践。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第二故乡”福建考察,对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提出更高要求。福建第一时间接连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推动全省上下凝聚共识、奋勇争先,发扬“四下基层”等优良作风,一步一个脚印把新福建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发扬光大
“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展现勃勃生机。站在新起点上,“四下基层”这一把心贴近人民、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成为福建广大党员干部的坚定共识和自觉行动。
——“以百姓之心为心”,坚持“人民至上”的群众观。
“四下基层”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辉,昭示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东山县赤山林场绿意无边,木麻黄参天如盖,谷文昌塑像屹立于万顷林涛间。“谷文昌在东山工作14年,带领东山人民把一个荒凉海岛变成了绿色宝岛。东山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敬仰,自发地逢年过节‘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至今依然。”福建谷文昌干部学院副教授刘聪杰说。
10月,在福建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谷文昌纪念馆,了解谷文昌同志感人事迹。他深情地说:“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真挚的话语中,饱含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更是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激励党员干部把身子扑到最基层、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实践观。
“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四下基层”中蕴含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推动福建广大党员干部以奋进之姿建新功、成大业。
今年年初,省委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部署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吹响了把深学敢为实干引向深入、将争优争先争效贯穿始终的“进军号”,让干事激情、创业热情持续回荡在八闽大地。
福建还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委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深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条举措,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福州通过“亮项目、晒典型、比成绩、学经验”,传导压力、比学赶超,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泉州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定期调度、点题协调、赛马比拼,推动重点项目滚动发展。宁德开展“三比三赛”活动,全力以赴推动千亿项目储备、千亿投资计划、千亿招商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矛盾观。
在“首次宁德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活动”旧址,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旧物件、一件件原始文件,记录着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求实作风。
“四下基层”不仅仅在于“下”,更在于立足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赴霞浦“接待群众去现场”、“三赴黄振芳家庭林场”、“交接工作在基层”,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为了让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2023年,省委将“实施新时代民营强省战略研究”调研课题作为“一号工程”。
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主题调研,厦门自贸片区发现,一些企业不熟悉东道国复杂的法律规范,走出去存在困难。为此,厦门自贸片区发挥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的优势,探索构建“商法融合”产业生态圈。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今天,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福建和厦门要适应形势发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
八闽大地,孕育了“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建设新时代新福建,蓝图更加清晰具体。
传承“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解民忧、惠民生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必能把丰碑立在老百姓心里,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