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经伟
●阳经伟 老家地处南方山区,交通不便,经济也欠发达。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没有那么多水泥路,也没有什么车子,出行基本靠走。窄窄的田埂和崎岖的山路,总要万分当心,一不留神就可能摔跟头。走夜路就更要留意,没有照明那是万万不行的。人少或者距离短的情况下,夜行可以用手电或者煤油马灯,方便。不过有的时候免不了要成群结队长距离夜行,而马灯照明范围有限,手电又有电量焦虑,都不太行。这时候,不妨举一个火把,既照得远,又无需焦虑电量——有时候,最原始的就是最合适的。 最常用的火把是取材最易的稻草火把,毕竟稻草是家家户户都不缺的。水稻收割脱粒以后,把稻草捆扎成束,放稻田里或空地上晒得干干的,再挑回家里,垒放在屋檐下,或在屋旁垒成一个草塔,又或者可以夹在两棵相近的大树之间垒成一堵四四方方的草墙——总之要便于取用。稻草在农村用处可多了:用来铺床,先铺一层稻草再铺棉被;扔两把稻草到猪圈,猪仔们立马就喜滋滋地衔去做窝了;寒日里户外没了青草,耕牛还指望着干草垫肚子越冬;还能用来烧火、编绳……那时候,农村人需要走夜路的情形无非两种:一是去东道主家里吃席,婚丧嫁娶、乔迁做寿,免不了要设宴招待,晚饭通常设在八点左右;二是看露天电影。 人群集合完毕,为首的发号施令:人手抱一捆稻草。于是大家都跑去草垛前,抽出几把稻草,紧一紧,夹在腋下。至于抱多少,要视目的地的远近而定。领头的取一把稻草握紧,擦亮火柴,往细软的稻草穗尖上一凑,火把“呼”的一声就燃起来,紧接着大喝一声“走起”,蛇形的队伍便开始蠕动,领头的在黑暗中劈开一条光明的“隧道”,“蛇身”“蛇尾”默默跟在后头配合着前进。队伍如果太长,也许还要多点上几个火把,让每个人都能看清脚下的路。举火把的人要时时注意火势,调整火把的角度,让稻草烧得旺旺的;稻草将要燃尽前,得赶紧找个空旷的地面轻轻放下,用余火点燃另一把新的稻草,做好衔接。如果出了差错没衔接好,火把灭了,人群中必会响起揶揄嘲笑声。 火光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红通通的,燃起了人们心底的热情。大人们说笑着,水稻和红薯的收成、孩子的成绩、猪牛的胖瘦、天气的好坏……都是讲不厌的话题。在这种气氛底下,就连平时话少的人都免不了唠叨几句。要是队伍中有个油嘴滑舌的人那就更加热闹,李家和赵家争水打进了派出所、追求菊香的斌子在心上人那里碰了钉子……生活中的一切,都能被提炼成引人发笑的段子。最疯狂的还是孩子们,他们小小的手抓起一把小小的稻草,凑到大人举着的火把跟前“蹭火”,在人群中跑前跑后,追逐嬉戏。队伍里如果凑巧有一对恋人或者夫妻,在黑暗与光明厮磨着的美好夜晚,在星月与云朵缠绵着的良辰美景中,携手走在队伍末端,说说情话、表露心迹,不是一件浪漫的事吗? 一个人走路可能会觉得孤单难熬,但一群人走路却常让身处其中的人感觉时间如水一般流逝。在说笑打闹声中,“长蛇”越过田垄、穿过山林、跨过溪流,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目的地。一场精彩的电影、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正迎候着每一个人。 打着稻草火把走在无边无际的黑夜里,实在是一场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融合的“旅行”。只可惜,这样的生活方式早已远去。不过,我有幸经历过那一场场浪漫,心中也一直珍藏着干稻草那粗糙软韧的触感和燃烧起来的迷人芳香,以及漫漫黑夜中那抹耀眼温暖的火光。 (来源:集美报)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87669.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 条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