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山水有虹影 传承有新人

日期:2024-12-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3 评论:0

“希望这项技艺能焕发新的活力。”12月7日,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人们在这座刚修复的廊桥上,庆祝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技艺市级传承人黄闽辉激动不已:“‘转名录’会让世界更多人了解、学习这项技艺,更好推动技艺传承。”

宁德市寿宁县杨梅州桥 许少华 摄

始建于北宋的万安桥至今已近千年,这座中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彩虹桥。黄闽辉家族与万安桥有着不解之缘,祖父黄象颜和伯公黄生富、父亲黄春财曾分别于1932年、1956年、2016年作为主墨木匠修缮万安桥。2022年,黄闽辉与黄闽屏兄弟接过了父亲的主墨木匠担子,修复后的万安桥于2024年10月17日通过验收。饱经沧桑的千年万安桥与黄家的故事是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传承的缩影。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的技艺体系,由主墨木匠主持,众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种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独一无二的种类。木拱桥既是交通设施,也是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是凝聚社区民众情感、维系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文化象征和纽带。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流传于福建省东北部和浙江省西南部,体现着当地民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闽浙木拱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列入名录以来,在各方协同努力下,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状况得到改善,当地乡村的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明显提升,传承人数量和实践频次持续增加,保护意识、实践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非遗与自然、人文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良好发展态势。

非遗技艺保护离不开其物质载体,保护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廊桥实体是基础。全国现存110多座古代木拱廊桥,福建宁德市就有52座。

2009年,全国能独立完成木拱桥建造的传承家族只有3个、主墨木匠6人,技艺传承困难。发展至今,宁德市共有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4人,其中国家级1人、市级10人、县级13人,组建木拱桥建造团队5支,核心人员达百余人。

从小就对廊桥感兴趣的“90后”李振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结识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多雄,经过半年的工地生活和向多位老手艺人学艺后,他最终成为这项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3年,“80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辉明建成了他作为主墨木匠的第一座廊桥——浙江泰顺泗溪横坑德贤桥。从25岁跟大伯和父亲学习造桥技艺,郑辉明是该项技艺家族传承的第九代。

宁德市推动廊桥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实施“廊桥保护三年行动”,完善保护管理体制机制;颁布实施《宁德市木拱廊桥保护管理条例》;累计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10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木拱廊桥修缮工程,争取经费800多万元用于项目保护研究及传承人记录保护;举办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传承线上线下研讨会、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推进会等,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当地鼓励民间集资兴建木拱廊桥,拓展非遗保护空间,宁德市推动新建、复建屏南县百祥桥、万安桥及寿宁县飞鹤桥等木拱桥50余座,维修维护仙宫桥、杨梅州桥等8座古廊桥,实现稳定性和整体性传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在南平,“闽北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父子师徒徐云双与徐明炜,自主投资建设闽北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研学基地,创建木拱廊桥展示馆、民宿、传习工坊等,创新性展示木拱廊桥文化,现已测绘各类廊桥40余座。

舞台上、荧屏中,艺术形象让廊桥走进千家万户。2023年3月,歌剧《鸾峰桥》在北京演出,56个线上平台同步直播,全网观看量突破1200万,并入选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等;2024年8月,“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来自130个国家近150名选手走进鸾峰桥;电影《爱在廊桥》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相见在鸾峰桥》在全国院线上映,众多艺术形象让廊桥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邱祖辉

审核:蓝青 梁辉约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中国文化报|山水有虹影 传承有新人)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87907.html
标签: 福鼎市市长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