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的扁肉和我们台湾的扁食很像。”12月7日,“食尚两岸·香聚沙县”两岸小吃技艺千人体验活动现场,台胞叶文吉在体验沙县扁肉的制作流程后感慨道。民以食为天,两岸同宗同源的血肉联系,因为现场一碗碗飘香的扁肉而变得具象。
作为“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的沙县扁肉,精选猪后腿肉,手持特制木槌反复捶打至千余下,将其变为细腻的泥状肉馅,然后再用轻薄的面皮将肉馅包裹起来。因为独特的捶打工艺,沙县扁肉的口感鲜美多汁,富有弹性。活动现场,600余名台胞们在小吃制作指导员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沙县扁肉制作。
捶打肉馅、包制扁肉……初次体验沙县小吃制作,叶文吉表示,沙县扁肉与台湾扁食在制作方式上有些不同,沙县扁肉是敲打瘦肉,台湾扁食是混合肥肉,吃起来瘦中带点油,比较滑嫩,口味上差不多。在他看来,两岸饮食文化同根同源,沙县小吃在台湾同样很受欢迎。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台湾交换生,“00后”台胞谢础对沙县小吃并不陌生。他说自己以前在学校周边小吃店品尝过沙县小吃,这次能来沙县参与制作,并吃上一碗地道的沙县扁肉,实在是不虚此行。在他看来,沙县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
小吃虽小,背后却是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来自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学生王祥宁,在体验了沙县小吃制作过程后受到启发,将把参加沙县小吃制作工艺的心得融入到沙县小吃文化短视频创作大赛中,以自己的观察视角去展示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发展。
从一碗碗拌面、扁肉,到年营业额超550亿元的小吃产业。沙县小吃如今累计发展门店8.8万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借力于“一带一路”建设,沙县小吃出现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窗口。近年来,我市更以小吃为媒,积极推动沙县小吃走进台湾地区,推动海峡两岸小吃农产品原料产业、食疗产业融合发展,织密民间交流网络,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三明市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闯新路、创经验。
2024年11月,“闽台小吃交流嘉年华”在台湾地区举办,现场制作6.5万份经典小吃,吸引4万多名台湾地区民众到场品尝。目前,在台北、宜兰、台中、新北等地,已开设沙县小吃门店近十家。
“两岸饮食文化同根同源。”在现场负责指导小吃制作的沙县小吃业主李贤椿说,“通过这次小吃技艺体验交流,我们能感受到台湾同胞对沙县小吃是比较认可的。”
“吃得像一家人,又像一家人一起包扁肉、包水饺,这种感觉很亲切,希望通过美食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两岸同胞走得更近一些。”台湾同胞邱妤珍表示。(吴文凯 卢素平 许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