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城市发展的底色。守护平安,是社会治理的考题。
近年来,闽侯县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努力交出平安闽侯建设的高分“答卷”,让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的成色越来越足,为闽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高效服务
民生福祉“添质感”
近日,在走村入户工作中,廷坪派出所民警发现辖区群众张先生因脑部受损,卧病在床,一直未办理居民身份证,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别担心,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上门办证。”了解情况后,廷坪派出所立即“窗口前移”,安排民警携带所有必要设备和材料,驱车前往张先生家中,为其采集人像、指纹。
在采集过程中,由于张先生行动不便,照片拍摄难度较大,民警帮助他其矫正坐姿,调整拍照角度和光线,最终成功办证。
“小窗口”释放便民服务“大情怀”
近年来
闽侯县聚集群众法治需求
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开通驻地军人、特殊群体公证“绿色通道”、开展“房产继承一件事”等便民利民服务,落实“无证明城市”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50项常用公证事项在线预审;
全市首创台胞住院5日以上(含5日)健保核退公证“入院直办”服务,实现公证服务与医疗服务无缝对接;
推出“公告即补证”服务,实现不动产遗失补证业务即收即办。
此外,闽侯县还积极推动社区矫正改革创新——
建成公安简案快办中心、大学城检察室等精品教育基地7个,并采用“社区矫正+生态修复”教育帮扶模式,建立15个集生态修复、警示教育、普法宣传和公益活动于一体的公益活动基地。
聚焦校园安全、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等领域,成立“春芽计划校园服务站”、侯法周末家长学校,发挥法治副校长、法律特派员优势,与行政、家庭、学校、社区共同综合施策,做深做实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治理工作。
精准发力
营商环境“再优化”
不久前,在位于甘蔗街道陈店湖工业区的一家工艺品公司会议室,企业负责人正和员工探讨产品的研发设计,议题在讨论到出口地的政策法律时“卡了壳”。
“找‘12348’吧,不仅专业,还有上门服务!”员工小陈献上“锦囊妙计”。“12348”公共法律服务语音平台接单以后,针对企业和员工的法律需求,委派擅长涉外法律的“法律特派员”王律师全程对接,快速解决了企业面对的各项疑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闽侯县充分利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持续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语音平台、网络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满足群众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今年以来,两个平台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91件,涉及劳动争议现场咨询388件、电话咨询1737件,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道路上,闽侯县政法机关还精准发力,主动靠前服务。
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打造“检察护企?闽都行”品牌;在青口汽车工业园区设立“首邑检察护企”联络点,进一步畅通检企沟通联络渠道。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能化涉企案件办理平台,实现案件办理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关注电商、农旅等新兴产业商户司法需求,在辖区设立“法律特派员服务点”3处,深入开展法律宣讲、判后答疑等普法活动,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创新探索
法治宣传“更入心”
上街镇侯官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千年古村”的美誉,村内保留着大量的文化古迹,虽历经多年风雨,依旧光芒万丈。
2021年,闽侯法院将生态司法与侯官文化等深度融合,在侯官村古渡口边设立生态文明司法实践创新基地,科学设置司法保护工作室、巡回工作站等区域,全面提升江河湿地、古厝保护、古树名木等生态司法工作品牌效应,为文化生态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在侯官村设立生态文明司法实践创新基地,正是闽侯县打造法治宣传阵地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闽侯县积极探索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依托全国民主法治村——“昙石村”,开展“一乡镇一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发挥大学城在地资源优势,与福州大学等达成政校共建合作意向,创建白沙镇“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工作站”等闽侯特色阵地。
持续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打造法治文化品牌——《首邑法治大讲坛》栏目,邀请法律专家和学者授课,运用电视、微信等媒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互动。
深入开展“1名村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将村(居)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的乡土优势有效结合……
一项项有力举措、一场场创新活动,让法治宣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李煜晗
闽侯县委政法委 林海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