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
漳州木版年画参与申报工作
(记者闫锴通讯员王莹莹)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12月4日宣布,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悉,该项目的申报由全国各省区市共同推动,我省有关地市和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同参与申报工作,其中包括漳州木版年画。
据了解,我省目前有9个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它们是:漳州木版年画,灯彩(泉州花灯),元宵节(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灯会(南安英都拔拔灯),元宵节(泉州闹元宵习俗),元宵节(闽台东石灯俗),龙舞(大田板灯龙),元宵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元宵节(闽西客家元宵节庆)。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它是一种在梨木等木质平板上,描稿镌刻各种色块版和线条版,然后分色分版,采用颔版套印于纸上的一种民间版画技术。其基本特征虽与全国各地民间木版年画大致一样,但其艺术面貌却兼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和南方年画之柔美的特点。现存漳州木版年画的历代原刻板,少数是明代和民国初版,大多数是清代版。民国初年,漳州“多文斋”“文华堂”等书坊和书局,印制民间文学书籍和年画,均以木版印制。漳州木版年画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目前,漳州共有4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另3个项目分别是2009年,漳浦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漳州布袋木偶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2020年,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