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知名高端海鲜餐厅海鼎荟三家门店突然暂停营业,有会员上万元充值被清零,东南早报相关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有人指出,海鼎荟的操作,与之前金宝贝、美吉姆等多家全国连锁早教机构闭店的操作如出一辙,可能是“职业闭店人”的套路。
“职业闭店人”是一个新型的灰色职业群体,指专门帮助经营不善或有意欺诈的公司或商家策划关店、跑路方案,并处理相关手续及后续维权事宜的中介机构。他们通常通过更改经营主体、转移资产等方式来减少商家闭店损失。在休闲健身、教育培训等领域,商家利用预付款消费机制欺诈、卷款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其中不少存在“职业闭店人”的身影。他们协助经营不善的机构策划关店、跑路方案,重新组建客服团队,诱导消费者接受不公平处理方案。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还冲击了社会信用体系。
那么,是谁在做“职业闭店人”?他们是如何操作的?本期《封面纵深》对此进行调查。
为了能留住消费者,充值预付式消费成了商家常用的营销手段。然而,充钱时笑脸迎客,服务时态度降级,更有甚者一夜之间关门跑路,让消费者的钱打了水漂,这种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餐饮连锁店、早教机构、健身房、理发店、瑜伽馆等成为“老板跑路”的重灾区。有人发现,其中许多门店的闭店流程惊人的相似:先更换法人,再搞促销活动,最后关店消失。于是,一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职业——“职业闭店人”慢慢浮出水面……
事件回顾
海鼎荟门店关停前拖欠店租更换法人
今年11月底,海鼎荟泉州、晋江、厦门三家门店突然闭店,让不少消费者猝不及防。众多门店会员反映,他们还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未消费,然而储值已被清零。
记者了解到,在闭店前,海鼎荟做了10周年庆营销活动,在各短视频平台大肆宣传,并推出午餐270元、晚餐343元的优惠团购券,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囤券。在闭店前两日,海鼎荟的官方抖音账号还在发布门店的宣传视频。
此外,泉州海鼎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晋江海鼎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闭店前均备案了法人变更信息。而闭店后,门店还欠着物业费和店租。
记者调查
玩起金蝉脱壳术协助经营者逃避责任
记者辗转找到熟悉“职业闭店人”操作的王先生。他告诉记者,“职业闭店人”通常在商家面临经营困难或准备关闭时介入,利用“帮你免责”等噱头,与商家达成涉嫌违法的闭店约定,然后评估商家可能承担的债务金额,并以此收取一定佣金获利。
王先生说,“职业闭店人”通常会在商家闭店前,以店庆、买赠活动、节日大酬宾等名义组织促销活动,以薄利多销的方式诱导消费者预付费用,从而“套现”商铺的最后一丝价值,随后关店跑路。关店后,消费者便无法联系到原经营者。即便能够联系上,经营者也会表示“积极支持”消费者以民事诉讼的方式主张权利,因为“职业闭店人”已经帮助他们“金蝉脱壳”,消费者只能找无偿债能力的背债人。
此外,有些“职业闭店人”还会提交公司没有负债的虚假承诺,进而完成公司的注销登记手续,目的就是在债权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事实上的闭店。待消费者决定诉讼维权之时,该店铺已被注销,诉讼主体已不存在,导致连基本的立案程序都无法推进,从而阻碍消费者维权。
转嫁债务和责任“背债人”当替罪羊
据王先生介绍,“职业闭店人”的操作,首先要找到一个甘愿做替罪羊的“职业背债人”。能参与闭店的“背债人”必须是征信“纯白户”,也就是从未申请过贷款或信用卡,征信系统中没有任何记录的人。
“职业闭店人”通常会以高额回报招揽“背债人”,再以过桥贷款等方式提升短期信用资质。他们可能通过非法渠道盗取或购买无负债、无财产、无子女等群体的个人信息,或者选择公司中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的边缘人员,再以高额回报加以利诱,最终使得原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股东,变更为不具备可供执行能力的“背债人”,帮助实际经营者逃避法律责任。
有些中介会在网上招募“背债人”,针对社会闲散人员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以高额回报为噱头忽悠人来“背债”。起了贪婪念头的人会认为自己本身没有资产,一辈子也赚不到那么多钱,就心动了。可是当了“背债人”后,伴随他下半辈子是“失信人员”的标签,自己的下一代也会被影响。
王先生告诉记者,“背债人”的入职门槛低,但有的公司对年龄会有特别的要求。中介要先对“背债人”的身份进行包装,再通过合法程序变更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使本应由原法定代表人承担的债务和责任全部转嫁到“背债人”一人身上。“有的人本身平平无奇,却是六七家公司的法人,那这人很可能是‘背债人’。”王先生说。
招募“白户”工具人以各种名目申请贷款
实际上,“职业闭店人”只是“背债”产业链的一个分支。中介招募“背债人”出卖个人征信,操作方实际操盘,对“背债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包装,替代企业法定代表人承担债务,或者从银行骗取房贷、装修贷、企业贷等大额信贷。一旦资金到手,中介和操盘手全身而退,留下毫无偿还能力的“职业背债人”面对逾期债务以及失信的人生。
此前,鲤城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破获了一起以余某武为首的特大贷款诈骗案,该团伙先后以消费贷、经营贷、信用贷、房贷等各种名目申请贷款200多次,骗取多家银行贷款共计3000多万元,其中就涉及“职业背债人”的身影。在该案件中,余某武从全国各地招募来30多名没有信用记录的“白户”。他们都有各方面的资金需求,急需贷款,但苦于没有抵押物,无法从银行贷款。余某武忽悠他们,称来泉州贷款容易,能赚大钱。
这些“白户”到泉州后,余某武首先对他们进行包装,出钱帮“白户”在泉州买房,同时,让他们将户口迁到泉州。有了房产和户口,“白户”贷款的条件就成熟了。余某武指挥他们到各家银行进行贷款。余某武还帮这些“白户”虚假注册公司,给公司“刷流水”,“白户”就能以各种名目到银行申请企业经营贷,而这些贷款的资金最后都进入了余某武的账户。此外,余某武还让“白户”到各家银行办理多张信用卡,信用卡的钱也被余某武刷出来存入自己的账户。
起初,余某武还会给“白户”一些甜头,后来就找各种借口推托,直到“白户”所有信用被消耗光。这些“白户”表面上光鲜亮丽,有房有车有企业,实际上只是贷款工具人,名下背负了巨额债务。作为诈骗共犯,他们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典型案例
充值后美容院关门消费者起诉追讨预付款
顾客在美容店充值8000元,仅过了一个月,商家竟悄无声息地关门了。充值的余额怎么办?日前,晋江市人民法院审结一起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因美容店已闭店,无法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法院判决商家退还顾客未消费的预付款。
今年4月,林某等人(原告)在晋江某美容服务公司(被告)工作人员的推销下,与该公司签订美容服务合同,并支付了8000元的服务费用。次月,林某等人预约门店消费服务时,对方以“店铺电路烧毁待维修”为由拖延。不久,原告发现该公司工作人员失联并清空朋友圈广告,门店大门紧锁。见此情况,原告多次向被告主张退还服务款,但被告置之不理,原告无奈向法院提起诉讼。
晋江市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与被告的服务合同关系合法有效,应受法律保护。鉴于被告未能达成合同目的,又已闭店,无法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故原告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被告退还款项。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打击“职业闭店人”北京通报全国首案
今年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通报了“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
经公安部门前期核查取证,发现北京小蕃茄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艺术伞”)、北京木翼创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木艺艺术”)两家艺术培训机构涉嫌职业闭店。接到公安部门移转线索后,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对两家闭店企业及三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两名“职业闭店人”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查,北京超莱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四川顺立杰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企未来(北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三家中介机构为经营不善的教培机构“艺术伞”提供闭店服务。上述中介机构通过招募“背债人”贾某作为挂名法定代表人,递交虚假登记材料、隐瞒重要事实,为“艺术伞”代办公司变更登记。另一案例中,韩某(个人)为经营不善的教育培训机构“木艺艺术”提供闭店服务,通过招募张某作为挂名法人、股东,递交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为“木艺艺术”代办公司变更登记(备案)。
经核查认定后,北京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两起涉嫌职业闭店的多个主体作出相应行政处罚,并同步撤销了“艺术伞”“木艺艺术”虚假变更登记事项,将闭店链条中韩某、张某、贾某等9名自然人认定为虚假登记直接责任人,自虚假经营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经营主体登记。
律师分析
“职业闭店人”面临较多法律风险
福建三境律师事务所王小冰律师介绍,“职业闭店人”面临较多的法律风险。
民事法律方面,“职业闭店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违背公序良俗,需对消费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职业闭店人”通过接手经营不善或濒临倒闭的公司,将自己登记为公司股东及法定代表人。一旦公司经营异常,如股东存在出资不实、抽逃出资或在明知公司有大量债务未进行清算的情况下,仍通过非法手段注销公司等情形,“职业闭店人”需要对公司倒闭带来的债务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消费者损失。有些“职业闭店人”接手店铺后不直接将自己登记为公司责任人,而是寻找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偿债能力的老年人群体或残障人士登记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来背债,承诺会替“背债人”偿债并支付高额报酬并签订“免还协议”。“免还协议”实际上是个陷阱,若中介跑路,“背债人”不仅拿不到高额回报,还将承担全部还款责任。“职业闭店人”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后,若不及时履行,将承担个人征信受限、限制高消费、罚款、拘留等诸多法律风险。
“职业闭店人”或将受到行政处罚。202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强化了退款机制,对预收费用后“圈钱跑路”的情况,明确由各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罚。
“职业闭店人”甚至可能触犯刑法。相关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诈骗罪等。
消费提醒
谨慎对待预付式消费
今年以来,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了社会关注。对此,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务必签署书面合同。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职业闭店人”的一般操作是,在明知商家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做出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充值前,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按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的沟通记录等凭证。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失联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马上收集相关证据,向当地消协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必要时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融媒体记者 傅恒 吴水保 通讯员 尤燕玲)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