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这是闽东大山深处的寿宁县下党乡过去的真实写照。如今,乡亲摆脱贫困,山乡发生巨大变化。近期,半月谈记者在下党乡蹲点采访发现,这里交通改善、村容整洁、产业兴旺的同时,下党乡亲也有了新期盼。
路通客纷纷
从福州驱车3个多小时,到下党已近黄昏。登上文昌阁远眺,清澈的修竹溪奔流不息,鸾峰桥飞架峡谷之间,街上游人如织,民宿、餐馆点起火红灯笼,山乡内静谧而富足。
下党乡下党村村貌 林善传 摄
下党建乡于20世纪80年代,这里“地僻人难到”,曾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半月谈记者走进“幸福茶馆”,经营者王光朝老人回忆,过去的下党仅靠峭壁岩石上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群众怕生病,怕挑化肥,甚至不敢养肥猪。
1991年,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总长12.5公里的进乡公路开通。之后,下党乡亲们通路的愿望一步步变成现实,2020年全长12公里的下党至尤溪段公路通车;2023年省道207线下党通往浙江省庆元县的公路通车。如今下党全乡的公路网络已四通八达,建成5条进乡公路、10条通村公路。
“天堑变通途,乘车到县城从原来的近3个小时缩短至40多分钟。”下党乡党委书记吴观前说,过去这里自然条件艰苦,但下党群众脱贫发展愿望非常强烈。“我们不等不靠、以干得助,不少村民在公路修建过程中义务投工投劳,齐心协力干成了旁人认为干不成的事。”
制约下党乡发展的交通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如今每天都有客人来。”在“难忘下党”主题展馆内,担当讲解员的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擦着汗水说,越来越多人来到下党。“在上级关怀支持下,下党乡还成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宁德分会场的所在地。今昔对比,恍若梦里。”
下党乡以讲好“下党故事”为主线,整修党群连心路、鸾峰桥等现场教学点,致力打造红色旅游新地标。去年,当地培训各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高校师生等5万多人次,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吸引200多名返乡和外来年轻人扎根。
“靠山吃山唱山歌”
告别“幸福茶馆”,半月谈记者走进下党乡的山野间,顺修竹溪而下来到了下屏峰村,只见清澈的溪流绕村而过,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绿油油的茶山上,村民正在采摘秋茶。
据了解,下党乡有茶园4000多亩,种茶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在下屏峰村的旗峰茶厂,村主任杨尚标正带领村民赶着制茶。“茶厂让150多户农户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村里种的是福云6号,眼下正是秋茶上市时。”
在下党村的智慧茶园,100多个摄像头分布在茶园各处,茶树生长环境在后台一目了然。下党滴水缘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菊弟说,近年来,下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各村13个合作社联合组成滴水缘合作社,打造“下乡的味道”公共品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每亩茶园年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8000元。
下党乡下辖10个行政村,如何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近年来,当地根据自然禀赋和群众意愿,抓住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两个主导产业,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在下党村的智能化食用菌基地里,几位村民正忙着将新鲜银耳加工,做成冻干银耳、银耳饮料。下党村村支书王明秀说,当地深挖食用菌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其附加值。整个基地共设立75个车间。今年预计将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探索实现“三产联动”。漫步在下党村,不仅可以品尝绿豆汤、草药茶等当地小吃,还可以体验乌金陶工坊、廊桥技艺、下党画苑、时光邮局等旅游新业态。吴观前说,下党村捧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新招牌,目前下党乡正在以修竹溪为中心轴,将10个村连点成面发展全域旅游。不久前,总投资86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户下党,过去没有电灯照明的下党未来将成为周边地区的能源枢纽。
乡亲们有了新期盼
建乡时,下党乡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2023年,下党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6万元,10个村集体平均收入46.8万元。“我要把下党的奋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王光朝老人说。
谈到下党乡的未来,乡亲们既直面当下仍然存在的现实问题,又对发展前景充满了期盼。“我们现在想更换茶种,但面临资金、技术短板。”杨尚标说,下屏峰村种的是福云六号等传统品种茶,今年一斤粗茶才卖14元,附加值低。王菊弟反映,村里发展茶产业缺乏销售、文创方面的人才。当地干部群众期盼,加大力度选派高水平的科技特派员,加快引进乡村急需的创意策划、电商销售等方面人才。
与此同时,当地干部反映,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还存在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西山村村支书王坤森、葛垅村村支书夏加兴说,村里的高山种植仍以小农种植为主,稳定增收面临困难,期盼能人带队,同时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的相关土地政策,帮助小农种植搭上延链补链快车,做大产业规模。
从基础设施改善到产业兴旺,再到对人才的渴求,过去的“五无乡”弱鸟先飞、滴水穿石,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寿宁县委书记周乃松表示,将立足县情乡情,坚定不移念好“山海经”、打好“特色牌”,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探索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半月谈》2024年第23期
编辑:蓝青
审核:刘宁芬 梁辉约
责任编辑:蓝青
(原标题:半月谈丨下党乡在走“上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