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
凝视六七千年前的福州平潭史前文化考古遗存,见证海岛海洋文明之光;观看《先民的一天》,穿越至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时代,感受南岛语族先民在福州平潭岛上的繁衍生息;观赏大洋洲南岛语族文化展品,回望数千年前南岛语族先民伟大的海洋移民壮举……走进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一件件珍贵馆藏展现南岛语族文化魅力。关于南岛语族的起源和扩散是近百年来太平洋考古学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年来,福州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联合国际考古学、历史语言学等多学科力量,一直致力于考古实证“福州平潭是南岛语族原乡”。有专家提出,福州平潭极有可能是南岛语族顺着海风洋流进行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
12月16日,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将正式开馆。馆内设计如何?有哪些珍贵展陈?此次跟随探馆记者,开启一场与数千年前的海洋文明对话。
博物馆讲解员用英文讲解。
解锁先民“向海而生”文明密码
蓝天白云之下,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外形既似山峦又似海波,透露出沉稳厚重的历史感。独具特色的外立面,恰似片片风帆,正扬帆起航。
南岛语族先民生产生活场景
捡拾稻穗的妇女,雕刻有独特纹饰的陶器、干栏式建筑……一进入大厅,入口处的石墙浮雕生动展示了南岛语族先民生产生活的图景。
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拥有展厅约3800平方米,以“源”“流”“彩”为主线,分为《向海而生——福州平潭史前文化展》《风好扬帆——南岛语族航海术与文化》《南岛艺韵——宝尔博物馆珍藏》三个展厅。
据福州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介绍,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是一处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南岛语族文化是一张面向世界讲好福州平潭故事的名片。近年来,通过对福建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掘,专家学者们推断,福州平潭极有可能是南岛语族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范雪春说,期待开馆后,更多人来到福州平潭,感受壳丘头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一楼的一号展厅,集中展示了以壳丘头遗址群为代表的福州平潭史前文化,通过直观展现核心发掘成果及新科技加持,还原远古先民的生活图景。
展厅入口处,一块由贝壳与黄土等堆积而成的模拟土层剖面石墙,格外醒目。据讲解员介绍,这块石墙以壳丘头遗址贝壳堆积地层为原型复原设计而来,土层切片清晰展现人类生活痕迹的沉积过程。
一边走,一边看,西营遗址、壳丘头遗址、东花丘遗址、龟山遗址等遗址出土打制石器、陶器、贝壳等各类展陈,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展陈生动展现了壳丘头先民以海岛为家,依赖渔猎和采集、种植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
釜与支脚
盆形釜是壳丘头遗址群的典型器物之一,是南岛语族先民从我国东南沿海向外迁徙的重要物证。此次展出的盆形釜涵盖了从西营遗址到龟山遗址等各个时期,出土年代序列完整。
陶杯
值得一提的是,“镇馆之宝”——一只东花丘遗址出土的陶杯也在现场展出。这件陶杯约10厘米高,杯体可见清晰纵向刻划纹,形态完整。据讲解员介绍,陶杯的装饰纹路,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期之后福建地区制陶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巨型白色陶罐上,光影交错
博物馆还运用了大量现代科技,生动还原南岛语族先民生产生活的场景。22米高的曲面屏幕上,正在播放《先民的一天》双语影片,画面里呈现先民在村落里狩猎、烹饪、祭祀等场景;巨型白色陶罐上,光影交错,工作人员利用投影技术,详细展示出制坯、整形、陶纹、烧制等陶器制作工序;展馆现场还随处可见各类交互式触控屏幕,经过3D影像技术扫描而成的各类展陈文物供参观者方便查阅。
二号展厅也配备了多媒体互动设备,主要展示了南岛语族先民从中国东南沿海启航,开启的一场规模宏大、历时数千年海上迁徙的历程。
邂逅南岛语族文化艺术盛宴
来到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将邂逅一场关于南岛语族文化艺术的视觉盛宴。
据美国宝尔博物馆首席研究员兼副馆长焦天龙介绍,此次宝尔博物馆与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带来了276件木雕、陶器、蚌饰、民族服饰等南岛语族文化相关展品,展览时间为两年。
步入三号展厅,这里的布局以太平洋岛屿为轴,涵盖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地的展品,这些展品既古老又现代,质朴而又充满张力,极具艺术力量。
大洋洲面具艺术展品
来自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面具艺术展陈率先进入视野。这里展出的面具形态各异,它们常用于舞蹈仪式。面具沿身体垂至腰部,利用编织面具和悬挂在面具上的草裙,有效掩饰了佩戴者的身体。夸张的长形面具图案极具视觉冲击力,象征着人与自然力量的神秘连接。
巴布亚新几内亚阿贝拉姆族群“山药仪式”展陈独具地方特色。阿贝拉姆族男子以种植和展示山药作为礼仪和社会习俗的重要内容,通过它们来争取社会地位,由此发展出了复杂的仪式活动。这些仪式相关的山药工具雕刻有精致的人像、纹饰,甚至还有应运而生的“山药面具”,是展现当地文化的独特物品。
贝壳饰品也是三号展厅的一大亮点。这些贝壳饰品不仅是精美的装饰品,也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例如,以宝螺和海兔螺串联而成的胸饰货币,常用于婚礼聘礼或社交赠礼,代表了一种高度形式化的交易系统;巨型芋螺被切割成贝壳环,成为臂章货币,精巧的造型呈现南岛语族先民对贝壳材料加工技艺的娴熟应用。
“南岛语族后裔在太平洋地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些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品、生活器具等,不仅体现了南岛语族的工艺和美学,它们背后更有深厚的社会结构与文化意义。希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来到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启一场发现艺术之美与文化之魂的旅程。”焦天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