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泉州|闽南古早味·牛肉羹:舌尖上的海丝印记

日期:2024-12-13 来源:今日泉州网 作者:泉州市人民政府网 浏览:994 评论:0
<strong>  【开栏语】</strong>

  【开栏语】

  世遗城市、海丝起点,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申遗成功后,泉州与世遗的事迹仍在延续,泉州正在努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1982年,泉州入选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泉州当选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到出砖入石的闽南古厝,到饱经沧桑的名山、名寺、名桥、民居,甚至是市民日常的“古早味”美食……住泉州、逛泉州、吃泉州,泉州古城的一街一巷都承载着历史,泉州的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这些历史的“活页”,在时光中慢慢沉淀,历久弥新,成为泉州的独特气质,与我们一起走向未来。

  推出大型策划栏目——《世遗泉州》,用文字与镜头的力量,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名寺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12月12日讯在泉州街头巷尾的各种小吃中,牛肉羹以Q弹滑嫩、汤稠味浓的特点,深受食客们的喜爱。一碗热腾腾的“古早味”, 汤色清澈而浓郁,肉质润滑顺口,“熨帖”了食客们的味蕾。牛肉羹在岁月长河中经久不衰,每一口咀嚼,都是泉州历史韵味与市井烟火的完美结合。

泉州牛肉羹

  漂洋过海而来的美味

  从食材的脉络探寻,牛肉羹可谓泉州外来美食的集大成者,诉说着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不解之缘。

  宋元时期,泉州港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不少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泉州经商定居,受到他们“不可一日无牛”饮食习惯的影响,牛肉悄然登上了泉州人的餐桌,并与本土饮食文化完成深度交融,各色有关牛肉的小吃在泉州遍地开花。

  制作牛肉羹的关键原料——地瓜粉,同样承载着一段漂洋过海的故事。明万历年间,福建的陈振龙从吕宋(今菲律宾)将番薯藤带回故土,并在国内推广种植。这一舶来品,成为了泉州人的三餐四季,研磨成的地瓜粉与牛肉邂逅,也成就了牛肉羹独特的口感。

  岁月悠悠,在海丝文化的滋养下,泉州的牛肉饮食习惯依然盛行。走在泉州的街头,大大小小的牛肉店中升腾的热气、弥漫的肉香,一碗牛肉羹勾起无限食欲。许多店铺都由家族传承,每一代人都坚守着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用心制作着每一碗牛肉羹。

  一碗牛肉羹传承四代

  “老板,来一碗牛肉羹!”虽不是饭点,在泉州石狮市的许记牛肉馆内,仍不时有顾客入店,点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羹。只见老板许作灿麻利地放入提前抓打的牛肉,加入勾芡水,翻滚、捞起,舀进碗内,再放入姜丝、香葱、芫荽,一碗热腾腾的牛肉羹便端上了桌。

  许作灿从事牛肉烹饪行业超过40年,这项技艺从他的祖父算起已有80多年的历史,倾注了四代人的心血。1942年,许作灿的祖父许可踏肩挑小担,跟随戏班,走乡串村,向看戏客售卖牛肉羹,因其制作的牛肉羹汤浓、味鲜、嫩滑深受看戏客的喜爱,慢慢地打响了人气。经过一代代人的匠心制作与推陈出新,已经从一根扁担发展成拥有多家分店的“许记牛肉馆”连锁企业。

牛肉的质量是制作牛肉的关键,黄牛是首选

按照10:1的比例加入地瓜粉

揉制过程

  牛肉羹以其肉质鲜嫩、口感爽滑而著称,看似原料简单,只需牛肉与地瓜粉,但其实制作细节诸多讲究,制作过程更是个实打实的体力活。

  牛肉的质量是制作牛肉的关键,黄牛是首选,从牛的屠宰到最终做成牛肉羹,整个过程不超过六个小时。

  许作灿选用黄牛的后腿肉,新鲜的牛肉在利落的刀工下去掉了筋膜,顺着肉纹被切成3厘米左右的方形肉片。将称好重量的牛肉放入一个大铁盆中,加入调好比例的酱油、清水,然后抡起手臂,将全身力道注入拳头,如运功一般带动全身使劲地抓打盆里的牛肉,抓打时间大概在40-60分钟,这样肉质才能保持最好的状态,吃起来既爽口又筋道。等到肉羹呈现粘稠状态、微微起泡,按照10:1的比例加入地瓜粉,不断揉制让二者充分融合。

将盐、醋、勾芡汁等依次加入

  随后,将做好的牛肉羹捻成一个个小块状放于80℃以上的水中,待水再次煮开后,加入盐、醋进行调味,随后加入勾芡汁,煮上一两分钟,让粉芡与肉完美融合,最后撒上些许姜丝即可食用。

  沿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泉州牛肉羹,牛肉Q弹筋道、汤汁浓稠鲜香,牛肉的醇厚鲜美融入汤中,口感倍佳,在寒冷的冬日吃上一碗,暖意顷刻间在胃中蔓生。

  匠心延续记忆中的“古早味”

  制作牛肉羹的步骤枯燥而辛苦,曾经,许作灿听说机器代替手工处理牛肉羹,能省下不少功夫,于是他去买了机器回来,希望“解放双手”。但试验以后他发现,机器打出来的牛肉口感偏硬,没有人工制作口感好。时至今日,许记牛肉馆始终坚持人工抓打、搅拌牛肉,让食客品尝到牛肉羹最原始的鲜美口感。

  “因为每头牛的肉质不同,不同季节的肉质也有差别,所以只有用手去感受牛肉的干湿度和柔软度,才能把握好揉搓的力度和时间。”许作灿告诉记者,纯手工制作是机器始终无法代替的“人情味”,也更能保留食客记忆中的“古早味”。

顾客品尝牛肉羹

  据许作灿回忆,不少老顾客都是从小就开始来店里吃牛肉羹,后来又带着自己孩子过来,可以说是吃了一辈子。逢年过节,不少乡亲从国内外返乡探亲都喜欢来店内尝一尝牛肉羹,离开时更会买上几十斤带走。

  一碗古早味的牛肉羹,有市井气息、有百姓智慧、有拼搏精神,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传递着家的味道。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88681.html
标签: 泉州新闻头条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