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贝镇黄家村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海拔800多米,是近海山区,山岭连绵,潮湿多雾,气候湿润,尤其适合柳杉生长。丰富的柳杉自然资源,为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条件,黄家蒸笼由此成为流传千年而日益兴盛的一方产业。
走进虎贝镇黄家村,空气中飘着古木香,土地上散落着竹木屑,细细观察会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堆叠着许多蒸笼,大的小的高的矮的……木制的器具安置各处。拥有着千年传承历史的蒸笼制作技艺的黄家村,多为家庭式蒸笼作坊,蒸笼这一古老的传统非遗制作技艺也真正融入了黄家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早在北宋绍圣四年、盘制笼盖、插板、制底屉等工序,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蒸笼。
黄伏恩说,黄家蒸笼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容易,实则繁难精湛。不仅要先盘制腰箍、上下墩、底座、笼盖,还要将这些部件一一对接,吻合密缝,再进行插徛板、制底屉。制作一只原生态黄家蒸笼,从备料到最后装入底屉完工,先后需要80多道大小工序,一个师傅花整工两日,方可制出一只。
“目前,黄家蒸笼合作社内有包括蒸笼在内的碗、杯、盘、盒、碟、瓶、壶等不同种类的日常器用。”黄伏恩告诉记者,在制作时,师傅们需根据不同器物赋予腰箍不同的形状,就像在创造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经久耐用。
今年40多岁的黄之智是黄家蒸笼合作社聘请的师傅,记者来到合作社时,他正在进行盘制蒸笼上下墩的工序。“这门手艺是哥哥教我的,目前在合作社一年可以收入三万多元,我感到很满足。”说话间,他拿起一个脸盆,盆口朝下,将已经上好胶的腰箍用力按压定型。
“我们的黄家蒸笼真正做到了传承千年,是黄家村安身立命的根本。”黄家村原党支部书记黄春光告诉记者,黄家蒸笼带来的创收,已经辐射到黄家村乃至附近村庄将近2000多户家庭,村民们在家制作蒸笼后,以计件方式提供给黄家蒸笼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后续加工,实现足不出户便能创收致富,因此很少有人外出打工,这也使得黄家蒸笼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发展。
如今,黄家蒸笼产值早已突破亿元,黄家村年人均收入也超万元,蒸笼产业不仅成为推动该地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也获得多项殊荣:2009年,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7月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7月,虎贝镇获批“中国传统蒸笼手工艺传承基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黄家蒸笼”这一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蕉城区和虎贝镇政府提出了“五年保护计划”,每年投入一定量资金,包括从重点老艺人到技艺,从原料到产品的各个层次和环节进行保护,注重原生态,有力保护和传承“黄家蒸笼”这一民间近千年手工绝技。
此外,蕉城区和虎贝镇还依托丰富的竹木资源,成立了黄家蒸笼行业协会,整合了黄家蒸笼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创建蒸笼品牌、推出优质产品,将黄家蒸笼产业做强做大。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黄璐
编辑:陈娥
审核:蓝青 梁辉约
(原标题:黄家蒸笼:千年技艺的坚守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