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以走马埭为核心示范区,着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稻粮薯菜千重浪 走马埭上好风光
12月9日,“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在惠安县走马埭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举行。这是全国首笔土壤改良碳汇交易,不仅标志着土壤“黄色碳汇”的潜力被唤醒,也标志着走马埭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严守耕地红线,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长期以来,惠安县走马埭以“一廊三区多节点”为总体布局,以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基础,以规模化机械化水稻生产为产业基础,集科创研发、农业观光、研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示范区。今年,惠安县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获7000万元中央财政奖补。
集中流转,改造提升
近日,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辋川镇庄上片区内,垄垄翠绿直连天际,工人穿梭在田埂间忙着采摘结球生菜。“这些生菜以出口为主,主要销往东南亚。还有部分配送到国内鲜切工厂,主要供应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餐饮企业。”惠安盛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旭东介绍。
走马埭的用地主要隶属于辋川镇,部分涉及螺城镇和螺阳镇,总面积13253亩,是福建省第一块耕地保护区,也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
早在20世纪90年代,走马埭就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对零碎的土地实行连片整治,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优良农作物品种发展高优农业。
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走马埭面临瓶颈。走马埭的用地主要由农业企业直接向村民或者村集体租用,存在多头多层对接沟通、流转价格不统一等问题;废弃大棚较多,造成部分土地闲置;部分地块面临土地疲劳问题。
今年,惠安县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作为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走马埭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
“我们在走马埭推行‘指挥部+国有企业+社会力量’工作机制,以国企文旅集团作为项目业主,统一集中流转零散土地,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运作模式,分区分期实施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建设。”惠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翁培元说。
今年4月,辋川镇庄上村、坪埔村、许埭村与惠安县文旅集团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涉及土地1034亩。随后,辋川镇组织开展废旧农业大棚拆除及土地平整等工作,加快实施土地成片规模化流转。“整理后的土地由文旅集团统一流转,每亩租金1050元,村集体可获得管理费200元,能够实现村民、村集体双增收。”辋川镇副镇长林雄伟说。
对流转到的土地,惠安县文旅集团统一开展土壤改良、自动喷滴灌等建设。“土地改造平均每亩投入约8000元,改造后的土地交给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惠安县文旅集团走马埭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现场经办人骆伟平介绍。
盛丰农业是第一批进驻核心示范区的龙头企业。6月入驻后便开始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改造等建设,10月初在这片土地上播下第一批种子,如今迎来收获季。“我们的庄上片区基地主要种植结球生菜和西兰花,亩产值可以达到2万元。”庄旭东说。
科技赋能,产出大增
走进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泉州惠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紫苏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智能控温大棚内,在“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精细化管理下,一株株紫苏长势喜人。
“我们基地是全省最大的紫苏种植基地,产出的紫苏主要配送到高端酒店、日料店等场所,一片紫苏叶子价格可以卖到8分钱到1毛钱,村民都叫它‘黄金叶’。”惠民公司负责人何富枝介绍。
紫苏叶片金贵,对种植管理要求高。以科技为支撑,惠民公司在辋川镇庄上片区建设了100多亩智慧大棚,并引入农业物联网,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对温室大棚内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土壤EC值、土壤酸碱度等环境数据进行监测,并采集上传到云端,通过智慧云平台进行远程控制。
“农业物联网的引入,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目前,我们紫苏亩产量达到800公斤,产值7万元。”何富枝介绍。
强化科技支撑,农业发展更有劲。今年,惠安县上榜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类)创建名单,大力推广自动灌溉施肥、智能监控、无人插秧机等设施,推动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科技创新,不只在机械化的应用,还在于耕种技术的创新。
在辋川镇许厝村,因盐碱地限制,水稻产量不突出,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长期不高。惠安县农业农村局与坤德农场合作创建2023年海水稻示范基地项目,为村里首次引种海水稻。
去年9月,300多亩海水稻喜获丰收。据了解,这批耐盐碱稻包括袁两优1号、南桂占、广红3号三个品种,平均亩产湿重均达450多公斤。如今,许厝村种植海水稻面积已扩大至800多亩。
2022年,惠安县在全国率先探索旱地无水机插秧新技术,在全省率先推行旱地“稻+菜”粮菜轮作新模式和旱地节水旱作水稻新技术,引进试种“旱优73”抗旱稻、“恒丰优粤禾丝苗”杂交稻540多亩,获得成功。现在旱作稻种植面积已达3600多亩,破解了惠安县水田紧缺、水资源紧缺难题。
延链补链,新辟赛道
12月9日,“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在走马埭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举行,一批土壤改良碳汇交易项目集中签约。
近年来,惠安县深入挖掘农业碳汇项目,凭借牡蛎产业优势(牡蛎产量占全县海水养殖产量90%以上),探索出“牡蛎养殖—废壳利用—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的新模式。此次全国首单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签约,是惠安在探索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土壤改良碳汇项目为耕地增加了一个输送营养的‘新管道’,为农业碳汇开辟了一个新途径,不仅提升了公众对于农业作为绿色产业的认知,也为今后的土壤改良工作增添了新活力。”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表示。
近年来,惠安县积极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在增收致富上做足文章。
“惠安县发挥本地优势,用好冬闲地,积极探索‘两稻两菜’轮作模式,推动粮菜协调发展。”翁培元表示。
“稻菜轮种实现了可循环发展,克服了连作障碍,既保护土壤,又提升蔬菜产量和质量。4年来,我们基地没出现过大规模的病虫害。”庄旭东表示,2021年以来,盛丰已在惠安县实践了4年“两稻两菜”轮作模式,亩产值提升约10倍。
农文旅融合,是惠安县农业产业延链补链的重要一环。
冬日的午后,走进官溪农业公园观溪咖啡馆,只见成群的亲子家庭、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或品尝咖啡,或在田园间漫步嬉闹,享受一段舒适又自在的休闲时光。
“官溪农业公园位于惠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是惠安县文旅集团提升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农文旅融合项目。”骆伟平介绍,官溪农业公园占地面积230多亩,原先是一片河流冲积形成的地块,高低落差约4米且地里鹅卵石多,因难以耕种而荒废。
2022年,惠安县文旅集团开始改造该地块,打造官溪农业公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随着改造完成,惠安首家田园主题咖啡馆——观溪咖啡馆在此应运而生。咖啡馆靠近溪水,被田园环绕,潮流与乡土在这里碰撞,强烈的反差感和新鲜感引来一波又一波流量,仅试营业两天,便卖出500杯咖啡。
以提升走马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惠安县正着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策划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22.6亿元,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创建,力争园区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见习记者 庄钊滢 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肖晓玲 游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