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时节,眺望闽江两岸的山坡,橄榄树成片成林,苍翠挺拔,翠绿的果实挂满枝头,承载着闽侯乡村振兴与百姓致富的满满希望。
作为“中国橄榄之乡”,闽侯县种植橄榄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近年来,闽侯不断创新橄榄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橄榄生产,充分挖掘橄榄品牌价值,让一颗颗小青果成为了饱满的“致富果”。
优品种
擦亮闽侯橄榄“金名片”
悠悠闽江之水,流经鸿尾、白沙两地,这里肥沃的土壤和温暖适宜的气候,共同孕育了品质优良的橄榄。眼下,在鸿尾乡青马村,橄榄已进入成熟采摘期,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运。
“我们村种植橄榄已有百年历史,生产的橄榄品质优、口感好,是闽侯的‘明星产品’。”陈小彬是青马村的橄榄种植大户,拥有100亩橄榄园,主要种植灵峰等品种。
“今年橄榄遇上‘小年’,产量相对去年少了很多,但在价格上会比去年高一些。”陈小彬介绍,得益于闽侯良好的地理条件和果园科学的管理技术,橄榄依然保持优良的品质,深受市场欢迎,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收购。
橄榄产业要发展,优良种质是基础。
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橄榄良种资源保存工作,率先开展橄榄良种资源圃建设,通过“高位嫁接”等方式保存包括“灵峰橄榄”“清榄2号”“福榄1号”“清榄1号”等在内的不同地区主要橄榄良种资源20多份。
“‘灵峰橄榄’果面光滑,果实肉质脆、化渣、回甘好、风味浓,已成为我省目前综合性状表现最优的鲜食橄榄品种,并于2022年1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县橄榄种植面积约5万亩,年产量约3万吨,产值约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闽侯橄榄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以上,全国每4粒橄榄中就有1粒来自闽侯。
强服务
撑起助农惠农“保护伞”
“橄榄种植在冬季时特别容易受低温影响,采摘工人作业时风险也较大,有了这两种保险,对我们种植户而言是最实在的民生福利。”陈小彬说。
对于种植户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橄榄采摘期间遭遇寒潮、强降温等恶劣天气,造成减产和品质降低。同时,橄榄树体高大,给采收工带来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采收工家庭和雇主都是沉重的打击。如今,这些困扰在种植户心头的“烦心事”正得到有效解决,这得益于闽侯县推出橄榄低温指数保险和橄榄采收工意外保险方案。
“为减轻农户负担,提升农户参保积极性,闽侯县加大财政惠农力度,把橄榄采收工意保险县级补贴提升至60%,农户自缴40%。同时,把橄榄低温指数保险县级补贴比例提升至60%,市级补贴20%,农户自缴降低至20%,给橄榄种植户吃下一颗‘定心丸’。”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给橄榄“上保险”正是闽侯县助力橄榄产业稳健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闽侯县把橄榄产业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保姆式技术服务等措施,大力推进橄榄产业发展。
设立村级橄榄病虫监测点,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
推广橄榄水肥一体化设施,推动水肥高效管理模式,打造生态橄榄园;
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训,提升果农栽培技术水平……
一系列惠农助农措施落地生根,让闽侯橄榄产业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兴产业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展橄榄产业,闽侯的眼光也并未局限在第一产业上,而是放眼全局,打通产业链。
品一口橄榄茶,润喉生津;喝一口橄榄汁,酸甜止渴;饮一口橄榄酒,开胃下气……瞄准橄榄的广阔市场,闽侯县不断在橄榄制作方式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橄榄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目前,闽侯县已拥有5家各类橄榄加工厂,加工成五福果、拷扁橄榄、橄榄汁饮料、橄榄酒、橄榄茶等80多种产品。
有了好产品,还要走出去。为进一步抢占市场,闽侯县着力强化橄榄品牌建设。
2010年,闽侯橄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
2020年,“闽侯橄榄”获福州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2021年,闽侯县白沙镇成功申报国家橄榄产业强镇项目。
2023年5月,闽侯橄榄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3年8月,闽侯县白沙镇获得全国农业产业(橄榄)强镇认定。
如今,闽侯橄榄的产业生态逐渐成熟,借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闽侯县还大力推动橄榄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橄榄主题公园、榄乡园微度假森林综合体、橄榄树闽江畔宿营地等一批“网红打卡点”,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李煜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