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立良法、强监督,积极推动我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12-17 来源:三明日报 浏览:0 评论:0

  今年11月,三明市农业农村局下达了《关于拟拨付2024年度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第一批专项资金的公示》,拟将671.3万元专项资金拨付给相关项目企业、单位,为制种项目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增强发展动力。这是三明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关于推进三明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推动我市种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之一。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三明是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大市,全国每4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1粒来自三明。近年来,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立良法、强监督,积极推动三明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拓宽乡村振兴新“稻路”。

  立法护航 全国首部

  “北有张掖,南有建宁”,建宁县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超级大县”,县内有众多制种企业。连日来,在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华谷高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包装袋上印有“建宁水稻种子”商标的杂交水稻种子正抓紧分装,准备销往全国各地。

  “过去种子收购过程中,经纪人和制种农户经常出现利益纠纷。”公司执行总裁倪训涛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三明市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施行后,规范了生产秩序,强化了服务监管,减少了生产销售环节中可能产生的矛盾与纠纷,还为我们制种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扩大规模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让我们更有信心把企业做好、把产业做好!”倪训涛的话道出了许多三明制种人的心声,这是《规定》取得实际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快速发展,但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基地不稳定、生产行为不规范、服务保障不健全等,制约制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作为、强化法治保障,于2022年启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管理规定制定立法工作,将其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审议项目。

  “种子立法不仅关乎产业发展,还关系到每个农户、企业的切身利益,必须要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在《规定》制定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多次深入沙县区、宁化县、建宁县、尤溪县的制种示范基地、制种企业、种业巡回法庭等开展立法调研,将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汇总、深入研究论证、科学吸收消化,为《规定》的制定工作打好基础。

  2023年6月27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规定》进行了初次审议;11月23日,《规定》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批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规定》共十四条,采用“小切口”立法形式,围绕种子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精准设计解决方案,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生产行为规范、生产服务与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规定》是全国首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管理地方性法规,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制种产业发展开启了法治护航的新征程。

  重点督办 严格问效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芯片”,种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长期与农田打交道的市人大代表、沙县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叶美霞在工作中发现,我市存在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制种基础设施薄弱、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短板。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资料收集,叶美霞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推进三明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积极反映三明市各县(市、区)制种产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引起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

  2024年2月,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将《关于推进三明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列为2024年重点督办建议,并于8月份组织调研组到沙县区、将乐县对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开展调研,详细了解我市在做大做强种业龙头企业、加强高标准制种田建设、加快优质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要因地制宜布局种业发展,加强制种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要提升种业创新能力,推进科企联合育种攻关,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要加强政策支持,强化技术、资金、物资等要素保障推进种业全产业链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助力我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在建宁县,目前共有专业化种子区域服务站16个,改造烤烟房300多座,静态卧式烘干机200多台。“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推动,2024年,市政府印发实施了《三明市推进现代种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和其他县一样,建宁县也进一步加大种业发展力度。”建宁县种业科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冯发华表示,“就拿新增加的烘干设备来说,之前因为设备少,每台每批次要1400元至1500元的服务费,现在设备增加,降低到1200元至1300元,不仅降低农户的使用成本和劳动强度,也为后续增加制种面积解决了烘干程序的后顾之忧。”

  建议办理工作取得的成效远不止此。建宁、泰宁、宁化、尤溪成为国家级制种大县,三明市稳居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大市;建成1个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和1个国家级出口杂交稻种质量安全示范区,获批创建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区;建成6个院士工作站,累计19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多方合力 全面推动

  2024年8月28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对6件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关于推进三明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成为6件重点督办建议中“满意”票数最多的建议。这不仅是对我市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肯定,也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我市现代种业发展的结果。

  近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市政府紧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打造三明“中国稻种基地”这一重大机遇,谋布局、聚资源、搭平台、补短板,努力将种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通过制定《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发展规划》、出台推进种业振兴的二十条措施等,把三明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作为全市重大项目进行推进。实施企业培优、联合育种、品种奖补等扶持措施,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吸引了13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在三明建立种子生产基地……

  好资源、好政策还要搭配好服务。我市建立了“1平台4专庭30服务点”的市、县、乡三级种业司法服务网络,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的《三明市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管理若干规定》,为种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司法保障服务。

  今年6月,建宁县法院收到一面写有“依法公正办案,护航种业发展”字样的锦旗,这是该院审结一起涉种业种植、养殖回收合同纠纷案后被告赠送的,充分表达了对法院办案工作的认可。

  除了种业巡回法庭,建宁县法院还成立专业审判团队,采用“派驻法官+巡回审理”的工作模式,推动纠纷前端化解、就地解决。“种业巡回法庭有力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切实将种业司法服务送到我们心里。”建宁种子协会会长曹思洲说。

  通过多方合力,三明市制种机制、政策、服务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种业发展步伐稳步向前,全市生产的水稻种子95%销往全国各稻区和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多个国家,每年为制种农户带来纯收入约7.2亿元。

  在由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迈进的进程中,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现代种业发展,强化监督、持续发力,积极推动我市贯彻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助力三明制种产业跑出“加速度”贡献人大力量。(余 倩)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89636.html
标签: 三明政府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
热点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