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来,在柯家五兄弟的牵头下,长眠于南靖县南坪村地下的汀漳古道重见天日,由此也引出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唤醒”沉睡古道传承红色记忆
长埋于南坪村风霜领上的汀漳古道,在村民的悉心清理下露出了它沧桑古朴的面貌。
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位于漳州市区北部,自唐朝以来,连接闽西山区与漳州古城的重要通道——汀漳古道便与此地紧密相连。这条见证了无数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古官道,随着时代变迁,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
连日来,在南坪村柯炳财、柯炳中等五兄弟的牵头下,村民们凭借热情与一股坚持不懈的精神,将长眠的部分汀漳古道“唤醒”,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汀漳古道重获新生,也再次向人们娓娓述说一段难忘的历史故事。
“前面就是峰松岭(现名风霜岭),当年红军便是沿着这条古官道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决定性的战斗。那场战斗不仅是漳州战役的关键一役,更让红军在战略上取得重大突破。”日前,记者在柯炳财等人的带领下,沿着一段崎岖的山路蜿蜒前行,来到了红军进漳的战场。现如今,这里杂草丛生,石块散落,很难想象这片荒无人烟的山头曾是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的地方。
看着这段由村民们一起从土里挖掘而出的汀漳古道遗址,一段深刻在脑海中的红色故事也在柯炳财的口中娓娓道来。
助力进攻漳州
祖辈为红军带路
1932年4月19日清晨,漳州战役正式打响。红军主攻十字岭、风霜岭一线敌军阵地。关键时刻,毛泽东亲率警卫员来到寨前山指挥,改变战术,正面部队佯攻守敌,继续吸引敌军火力;部分主力由当地农民带路,抢占五峰山最高处,居高临下,俯攻十字岭。两路夹击,红军打得敌军土崩瓦解。攻下十字岭,进漳门户洞开,为战役的胜利取得了先机。
故事中的那位带路的农民,便是柯炳财的爷爷陈磷生。据柯炳财父亲陈柯泰山口述,1932年4月19日,红军进驻南坪村后,纪律严明,深得民心。陈磷生与一众村民支援红军,筹粮送饭。面对国民党在风霜岭的坚固防御,常年在山间游走的陈磷生建议红军改变战术,通过五峰山小路迂回进攻。他的建议不仅被红军采纳,还被委任为向导亲自带路,最终成功攻破国民党防线,为红军进攻漳州扫清障碍。
这段故事一直在村里流传,成为佳话;陈磷生的光辉事迹也始终影响着他的后人。
多年来,让南坪村的红色故事得以传承,一直是柯炳松、柯炳江、柯炳发、柯炳财、柯炳中等五兄弟的心愿,也是他们一直以来不懈努力的方向。“我们的先辈是这场战役的参与者,而我们的幸福生活也得益于这场战役。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一段光辉的历史得以延续,让后人铭记并学习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柯炳财坚定地说。
传承红色文化
五兄弟捐资设立教育基地
从四处奔走到积蓄力量,2023年3月,由柯家五兄弟捐资设立的漳州市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会南靖县基地在南坪村正式揭牌成立,这不仅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同时也希望通过基地的建设,推动当地的红色文化发展,向世人展示红军英勇的事迹。
“在南坪村,我们有丰富的历史故事,也保留了珍贵的红色印记,这些都是我们村引以为傲的红色资源。通过系统地整合这些资源,可以更好地启发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柯炳中说。
2024年10月,有赖于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漳州一中红色文化博物馆等单位的帮助与指导,柯家兄弟更深层次地学习和了解关于红军攻克漳州的党史资料,同时也开始着手对村里的红色遗迹进行梳理和恢复。近年来,依次对寨前山原址、毛泽东前沿指挥部原址等地进行定位和搭建相关历史场景,同时对村中一些刻在废弃民宅中的红色标语进行保护。
带动村民参与
共同筹建红色文化纪念馆
柯家兄弟的这番努力,村民们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今年11月初,当得知柯家兄弟计划挖掘汀漳古道以进一步宣扬红色文化时,村民们纷纷自发前来,积极参与。除了在“战地黄花分外香”红色文化园附近清理出一段十来米的古道外,还结伴前往风霜岭,在茂密的杂草和荆棘中,凭借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执着,成功找出了尘封已久的汀漳古道段落。
今年75岁高龄的林连成是这群热心村民中的一员,他表示:“柯家兄弟的行动让我们深受感动,他们不仅是在挖掘和保护历史,更是在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参与挖掘汀漳古道,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而对于村民张朝生而言,没有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就没有如今的美好生活。他感慨地说:“挖掘和保护家乡的红色文化印记,不仅让我们铭记历史,更能激励我们珍惜当下,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如今,除了汀漳古道南坪村段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挖掘和保护工作之外,由柯家兄弟及村民们出钱出力共同筹建的红色文化纪念馆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座纪念馆的建设,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和教育。它将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我们也将依托纪念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柯炳中说。
☉本报记者许文彬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