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 | 一盏心灯点亮“连家灯火”

日期:2024-12-20 来源:宁德市教育局 作者:宁德论坛网 浏览:908 评论:0
福建日报 | 一盏心灯点亮“连家灯火”

“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江上明月浮动,晚风掠过耳旁,合着老者抑扬顿挫的吟唱,新编现代京剧《连家灯火》亮相第九届福建艺术节舞台。

年逾七旬的福安市连家船民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林德发,虽然没能亲临现场,可隔着屏幕,仍不住抹眼泪。“这出戏真真唱到心窝里,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是真实的场景再现。”

“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九字重千钧。身为连家船民的后代,林德发是“造福工程”的受益者,也是“造福工程”的记录者。

林德发个头不高,眼里有光,浑身是劲,近期正忙着筹拍“连家船民”题材微电影。在他的生命中,连家船民既是血液中流淌的根脉,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节。

“看沧海桑田几清浅”。林德发用心书写上岸后“稳稳的幸福”。今年初,以连家船民生活变迁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上岸三部曲”(《炼魂》《铁碇船帮》《现代部落》)正式出版,180多万字的篇幅,被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张炯盛赞为“生猛海鲜”。

为不屈的生命喝彩

连家船民,也称“疍民”。一生海上漂泊,一家挤一条船,船民蜷缩的脚被歧视称“曲蹄”。闽东坊间曾流传“有女莫嫁船上汉”的俗语。

出生在渔家的林德发两岁就到岸上生活,但连家船民的印记让他一度饱受歧视。

刚上岸那会儿,林德发爱往大伯家的船上跑,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大口呼吸着自由、平等的空气。

“台风过境波千丈,乌云催压雨线长;舟小浪大怎抵挡,女娇母弱海茫茫”,京剧《连家灯火》大戏开场即是台风天,母亲用绳子雨中救女的画面,把林德发拉回到记忆深处。

“我亲眼见过一位刚分娩三天的连家船民妇女,在天寒地冻的半夜跳下水去拉纤、撑滩,这是多么顽强的群体!”九岁时,林德发内心种下了为连家船民鼓与呼的种子。

“无论风浪多大,我们总要上岸”,《炼魂》封面上的这句话,既是连家船民上岸决心的写照,又是林德发写作热忱的诠释。

与很多上岸的孩子一样,林德发从小喜爱文字。每次父亲外出归来,他最期待的便是接过课外书的那一刻。

小学毕业,他的作文《我怎样学会游泳》,被当作范文抄在黑板上。“足足保留了三个星期”,如今回想起来,林德发仍觉自豪。

读初一时,赶上了上山下乡。每晚劳作归来,林德发如饥似渴地阅读,尤其是国外名著,翻了又翻,爱不释手。他常联系连家船民体悟书中的人物命运,学会了从磨难中奋起。

1976年,终于等来招工机会,林德发却选择到宁德师范学校当炊事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书海畅游真快活。”蒸饭时,铲一把煤,他便读书,等到用手摸着烟管感觉到热了,再铲一把。“炊事员也想当作家?”同事的调侃,他一笑而过。

不认命,就拼命。宿舍在教工食堂楼上,不足十平方米,但对林德发而言却是一块“风水宝地”。房间墙上挂着一面小黑板,上面写满了生字词,标着注音,写着注释。“文化水平低,只能这样补。”

星光不负赶路人。《泛舟春溪》《打鱼人家》《下官井》等独具“鱼腥露味”的短篇小说相继在《福建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林德发被省里列为重点培养的新人。

1983年,林德发索性休了半年假,完成《曲蹄世家》初稿,满怀希望投给人民文学出版社。

意想不到的是,曾发掘《白鹿原》的编辑高均贤看后当即回了信。“你所写的人生经历,向我们揭示了从未有过的生活一角……建议按照《静静的顿河》的风格进行修改。”收到信,林德发看了又看,当即修改。

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前前后后改了五稿,作品依然没能发表。“有钱才有闲。”这期间,林德发焦虑过,彷徨过,也曾借钱养鸡养鸭、养鱼养虾、开办工厂,皆以亏本告终。

“学会了如何放下,也就学会了如何重新开始。”林德发又一次把修改稿寄出。

199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纸信笺传来,邀请林德发到北京改稿。大喜过后,林德发犯了愁,这几年做啥亏啥,早已负债累累,到北京改稿,来往差旅费不是小数目,盘缠从何而来?

踌躇之际,《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文在当时的《闽东报》刊发,很多人从中了解到“主人公”林德发的励志故事,纷纷慷慨解囊。

“仅有一面之缘的一位罐头厂厂长也送来了钱,并邀请我到厂里任职。”怀揣暖暖的爱意,立冬时节,天蒙蒙亮,林德发踏上了北上改稿之路。

当日抵京时已是深夜,车站大雪纷飞,高均贤竟等在那里。这些年,通过信件往来,两人早已惺惺相惜。彻夜长谈,高均贤建议将《曲蹄世家》的故事拆开,写成三部曲。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1995年,《炼魂》出版,实现闽东长篇小说“零的突破”。

一鼓作气,林德发将《铁碇船帮》《现代部落》写作也排上日程。从写一个连家船民上岸到一群连家船民上岸,再到上岸后连家船民如何实现物质和精神双“涨潮”,林德发始终在为这一不屈的生命喝彩。

守好魂脉和根脉

冬日暖阳,福安下岐。

这里是“闽东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海鲜一条街开业,店主手上忙个不停,脸上笑意盈盈。

“鼓起腰包,才能喜上眉梢”,于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渔民话家常,林德发愈发理解何为“稳稳的幸福”。

如他所言,上岸的船民依然靠海吃海,但“吃法”已大不相同。

“清海”过后,碧水清波成为闽东发展最美底色。向“新”出发的渔民,自信、自立、自强,告别“破船破网”,转身“耕海牧渔”。

“上岸感党恩,一起向未来”。循着蜕变的足迹,林德发走过一个又一个渔村。在“上岸三部曲”中,他将闽东方言、民间传说、船歌童谣等元素巧妙融入,形成了一种既富有地域特色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风格。

“对面那只船是贼打的船,贼头派四个贼子要把奴家扛过船;那贼心的贼头要偷奴家的女儿心,还要偷奴家的女儿身,奴家人又愁来心又惊……”《铁碇船帮》中这样描述“婚船哭”,通过主人公的婚礼,把连家船民哭嫁风俗描写得栩栩如生。

过去,连家船民犹如一叶扁舟,他们渴望上岸、渴望平等。在无数灾难、无数希冀、无数挫败中,“造福工程”的春风吹来,连家船民迎来了曙光,走下“连家船”,走上“幸福路”,年人均收入从上岸前的不足千元增长到如今的三万多元。

富起来的这群人,更应牢记根与魂。这些年,林德发不断发掘“疍民”风俗民情,通过全面展示、立体还原,把独特的文化“佳肴”讲给大家听。

张灯结彩的木船缓缓驶来,清脆的“啼妈”曲在赛江上回荡……那是去年举办的连家船民上岸节现场,一比一复刻的“婚船哭”习俗,令游客耳目一新,渔民泪湿衣襟。

从海上到岸上,一步千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连家船民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疍民文化”,已深深烙进后代心中。现在,有的选择回归,有的走南闯北,个个都成了致富能手。

一辈子一件事!从策划连家船民上岸节到成立连家船民研究会,再到挖掘闽东船民工会遗产,但凡有连家船民的重大活动,林德发都是热情满满。这不,听闻下岐村成功入选2025年度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他兴奋得像个孩子。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原标题:福建日报 | 一盏心灯点亮“连家灯火”)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90359.html
标签: 宁德新闻头条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