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南岛语族文化学术沙龙举行——学者聚岚岛 共话南岛语族

日期:2024-12-20 来源:平潭网 浏览:0 评论:0
国际南岛语族文化学术沙龙举行——学者聚岚岛 共话南岛语族

12月16日下午,国际南岛语族文化学术沙龙在福州平潭麒麟荣誉国际酒店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南岛语族考古发现最新的研究成果。

活动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宇:

福州平潭为考古工作搭建科研平台

我们的项目希望能够从早期南岛语族人群形成的过程,探索人群起源、发展、扩散的路径和模式,由此我们尝试探讨中华文明海洋性的起源和早期的发展。

这个项目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重要进展:首先,建立台湾海峡西侧沿海地区距今7500年至3000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第二,发现序列中文化面貌特征明确,发展延续关系明确,存续多个考古学文化,为探讨东南沿海史前文化的发展、传承、交流、互动特征提供了直接材料;第三,我们发现并掌握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的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最后,我们进行了多学科研究支撑下的生计模式研究,掌握了南岛语族祖先人群的海洋性与大陆性兼备的特征及其他一些文化特征表现。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在福州平潭建立的考古基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研平台,在未来,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在福州平潭开展的考古工作。

中国·太平洋友好协会主席易立亚·欧提诺:

壳丘头是中国和太平洋之间牢固纽带的象征

我今天谈论的重心——太平洋和中国同根同源。

在关于波利尼西亚人迁徙起源,也就是家园理论中,曾经存在多个假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相信美国假说,因为在建筑、文化和一些乐器上都有相似之处。但在今天,我相信这里的证据,我们可以看到波利尼西亚一些植物和动物都起源于中国。

我认为,讨论这是偶然还是有意的迁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大多数时候,人们认为它更偏向于偶然,我们的祖先只是在木筏或者独木舟上漂流,奇迹般地到达一个新地方。第一批西方探险家依据知识进行迁移,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些有关的图画存留。但是到了19世纪初,我们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这些有关航海术的知识。这些波利尼西亚人航海的技术,包括利用星星、洋流、风、云和海鸟等的观测技术。有趣的一点是,当你坐在船上,你不移动,世界会在你周围移动,所以事实上我们并不是航向某个地方,而是那个地方在向你走来。所以,关于波利尼西亚人迁徙是怎么运动的,有不同的理解。

福州平潭的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物件的地方,也是中国和太平洋之间牢固纽带的象征。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共同的过去是强大未来的基础。

美国宝尔博物馆副馆长兼首席研究员焦天龙:

中国东南沿海考古须具备南岛语族考古视野

我认为中国东南沿海的考古必须拥有南岛语族考古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中国东南沿海发现的一些史前遗址的面貌和现象。

南岛语族考古的发端,毕士普博物馆、奥塔哥博物馆和新西兰自治领博物馆为南岛语族的考古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波利尼西亚人起源进行了早期的探索。

对于波利尼西亚人起源研究最重要的突破就是拉皮塔文化的发现,这个发现彻底打破了对波利尼西亚历史深度的认识。拉皮塔文化中的陶器有很多可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进行追溯,包括纹饰、烧制方法、制作方法等。经过学者们的大量研究,拉皮塔文化作为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文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2004年,我们在福州平潭进行壳丘头遗址发掘工作,思考壳丘头遗址发掘的意义。我们当时主要思考了三个问题,壳丘头文化的发源、壳丘头文化与大坌坑文化的关系以及壳丘头文化的海洋文化问题。我认为壳丘头文化的形成可能受到河姆渡文化南下的影响,我今天仍然认为这个假说不能被排除。我的另外一个观点是,壳丘头文化可能是大坌坑文化的重要源头。

时至今日,对于南岛语族的考古,探源已经不是大问题。我认为未来应该关注南岛语族社会复杂化过程的跨时空比较、物质文化相似性所反映的历史记忆以及如何把南岛语族艺术提高到全球艺术史的平台上进行阐释。

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巴里·罗莱:

太平洋岛屿的陶器、植物、牲畜可追溯到中国

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波利尼西亚,即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马尔克斯群岛。我想追溯从太平洋特定岛屿到中国的旅程,去看看有哪些证据存在,结果如何。

首先,人类的遗传证据非常清楚地表明,波利尼西亚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亚。如果我们看看多个国家母系家族的DNA,我们会发现波利尼西亚人和东亚人的这部分DNA有95%以上是非常接近的。所以,从人类遗传学的角度,我们有证据证明波利尼西亚人起源于东亚。

这些波利尼西亚人是怎么迁徙的呢?一个重要的发明——双体独木舟(舷外浮杆独木舟),它允许在独木舟的洞与洞之间再搭载一个平台,甚至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再建一个房子。有了双体独木舟,波利尼西亚人和他们的物资可以出海并停留在海上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最后是一些考古证据。在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里看到的红衣陶,它起源于中国东南部。同样的一种红衣陶,不仅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岛屿、东南亚被发现,甚至通过太平洋一直到汤加和萨摩亚都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有一条明显的陶器之路,从中国东南部带到西波利尼西亚。另一种植物是纸桑树,它是制作树皮布的主要原料。现在,对部分纸桑树的基因研究清楚地表明,它是源自台湾的一种特殊桑树,被一路带到太平洋,甚至在今天的波利尼西亚、夏威夷和其他岛屿上也被发现。

我们还可以看看独木舟所携带的动物——家猪和家狗,它们可以追溯到东南亚大陆。南岛语族先民在迁徙过程中把他们圈养起来,并携带至很多地方。这些狗的起源是中国,很可能是从中国的海岸被带到台湾,然后穿过菲律宾,进入太平洋。家猪也是一样。

无论是波利尼西亚的植物基因,还是先民所制造的独木舟,都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找到源头。种种迹象都表明,在研究波利尼西亚人的起源时,福州平潭完全可以被视为前沿地区。

台湾成功大学考古学研究所助理教授熊仲卿:

南岛语族研究应考虑四大因素

对于南岛语族研究,我希望用更系统性的研究观点去看待,包括考古学“文化”概念的重组,讨论文化、语言演变与族群迁徙的动力机制以及生态、技术、社会与象征系统的联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提出了从全新世以来,环南海以及周边海域,有几个重要的生态文化以及社会的变迁,我们必须考虑。第一,全新世以来海平面的升降的问题。第二,定居及稻作农业生计模式的影响。第三,复杂社会,也就是酋邦以及国家社会形态,对于语言的整合,对于族群的整合,所产生的启发与影响。第四,海上贸易网络的形成。第二、第三、第四个因素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在不同的地区,以不同的组合的方式不断地发生。

语言、文化以及基因这三者之间可能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中间的组合错综复杂。我们要考虑到不同时间段的南岛语族的形成过程,包括农业,甚至海上的交换贸易以及国家的因素,这三个因素并不是缺一不可,但是到底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考虑生态、技术与社会变迁是如何影响语言的?希望这些问题在未来,能得到福州平潭以及整个环南海不同地区的专家们共同讨论。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90446.html
标签: 平潭房地产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