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唐颐:九榕迎客武陵溪

日期:2024-12-21 来源:闽东日报 浏览:0 评论:0

  甲辰大雪,漫步武陵溪畔,一边是清凌凌的溪水跟随游客脚步流淌,另一边是九株古榕等距离排列,株株身躯魁梧,冠如华盖,遮天蔽日,皆乃力拔山兮气盖势。古榕枝枝桠桠伸向溪面,村人喻之“九龙汲水”,十分形象,但作为初来乍到的我,感觉更像迎客榕,分明是许许多多热情挥舞的手臂,迎接四面八方客人。

  “武陵溪、武陵溪!”口中默念耳熟能详的溪名,仿佛置身桃花源中,脑海不禁涌现出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绝: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舟对猿愁。

  我们此刻漫步在福安市棠溪村的武陵溪畔,并非陶渊明或王昌龄笔下的武陵溪畔,但斯岸风景并不亚于彼岸风景,皆乃桃花源中人矣。难怪棠溪村于2014年被确认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自然能与著名的武陵源相媲美。

  棠溪村前的武陵溪是福安市赛江上游,向东,通江达海;向北,是古时闽东寿宁、柘荣,浙南泰顺、景宁等地水运物资集散地。遥想当年,门前樯桅如林、商贾云集,熙熙攘攘,何等繁荣昌盛。

  九株榕树植于明朝初年,距今六百五十余载。吾辈来访之时,潭头镇党委书记小万介绍:棠溪村最初九姓氏以船运谋生,因泊位而争执,屡发矛盾,村中有名望长者召集九姓家长,各执一株榕树,沿溪栽种;榕树等距离之间的溪岸,辟为各家泊位,互让互助,分工合作。也许是这里的土壤特别适合榕树生长,九榕很快长成参天大树,枝叶交接,根脉相连,似乎寓意九姓分工有序,团结友爱。也许是九榕强大基因的感应,棠溪村之后发展到30多个姓氏,户籍人口3000有余,村民们和谐相处古风一脉相承,发扬光大。小万说他在潭头镇工作多年,棠溪村邻里和睦风气远近闻名,村民纠纷和上访问题几乎可忽略不计。

  九榕创意,天道引领,棠溪村布局共有九条街巷、九口水井,登高临九坎,入堂上九阶,还有九星惜字炉,过溪矴步八十九块,等等,村民生活在“九”字中华传统文化中,游客聆听和体验“九”具有的丰富意义,包括极数、阳数、长久和尊贵的象征,油然而生的是崇拜与敬畏之情。

  所以,当你踏着武陵溪滩鹅卵石铺就的、600米长的老街前行,巡抚两旁“三十六家茶行,七十二家米店”之时,你仿佛听到铺主店家古道热肠的招呼声和往来骡马清脆悦耳的踏石声。

  所以,当你从高高的、代表水土金木火五行的风火墙下穿行,迈入保存尚好的“八扇八廊府”内,仰头望见“八方汇水”的屋檐,低头看到“四方来财”的天井,便会体会到一块块镶嵌哲理的匾额与楹联的用意。

  “登烛桥”横跨武陵溪两岸,是闽东式的廊桥,桥上共排列19间厝屋,又称厝桥。该桥架设于闽浙两省的古官道上,清朝宣统年间建成。斯时棠溪村被誉为“制茶师摇篮”,制茶师推动了“坦洋工夫”茶的兴盛,居功至伟,于是茶商们怀着感恩之情,挑来十担白花花银圆,为棠溪建造登烛桥。

  为什么起名登烛桥呢?是登桥秉烛制茶?还是登桥秉烛夜读?抑或登桥秉烛夜行?不得而知,但无论哪一种行为,意境都很美。

  棠溪制茶师不负众望,声名远播,至今仍有好几位多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为家乡茶产业发展的领军者。

  武陵溪井里潭摩崖石刻群的发现,又让外人对棠溪村高看一眼。据闽东乡土文化学者陈仕玲先生考证,摩崖其中两处有50字与60字,是当年道士、隐者、文人雅士结伴而游所记,皆刻于北宋宣和辛丑年(公元1121年)。后又在此发现“碧桃居士林谓臣”等同时代石刻。陈仕玲先生认为,井里潭摩崖石刻群是迄今为止闽东地区已发现的最早有确切纪年的道教石刻。

  棠溪村已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井里潭摩崖石刻群就是千年古村沧桑历史的最好见证,也为千年古村增添一道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棠溪村有一所百年学堂,闽东籍共和国将军黄烽,曾在此任过小学教师。黄烽出生于福安的书香门第,年轻时以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我们有理由推定,这里记取了他投笔从戎的思想火花。当他伫立教室窗前眺望美丽武陵溪,感受的一定是“国破山河在”,桃花源同样放不下一张安静书桌了;一定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一腔热血,驱使他离开百年学堂,毅然参加新四军,浴血抗日,留下传奇人生,尤以其原型改编的影视剧《沙家浜》中的指导员,已成经典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黄烽将军1984年第三次返乡,故地重游,一往情深,为棠溪教育鼓与呼,促使老学堂改造提升,莘莘学子受益,父老乡亲感念至今。

  千年古村,百年学堂,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据统计,自国家高考制度恢复以来,考录大学生519人,其中,硕士生、博士生48人;副科级以上职务的58人,其中县厅级12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市(厅)级表彰达57人;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达158人。一个村,出了这么多人才,实属罕见。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村里小学生琅琅读书声渐行渐远,虽留遗憾,但乡贤勠力同心,回报梓里,不啻是一曲激励乡村振兴的交响乐,也应欣慰。百年学堂现已开辟为一个展示馆,若能将棠溪村古色、红色、绿色的三色乡村旅游推而广之,定能带动乡村振兴。

  棠溪村被誉为“芙蓉李之乡”,共有3400多亩芙蓉李树,每年7月的鲜果和加工成的果脯蜜饯,颇受市场欢迎,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有趣的是,游客不仅喜欢品尝福安水蜜桃和芙蓉李,似乎更喜欢欣赏福安的桃花和李花,李花夭夭之后的桃花灼灼,远眺,满山遍野;近观,铺天盖地,雪白开罢粉红登场,两种不同颜色的惊艳。

  2015年夏季,棠溪村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福安市首届芙蓉李文化节”。那一日,溪水流光,文旅搭台,农产品上台,轻歌曼舞中评选“果王”,本村人陈金石摘取桂冠。有人高歌一曲“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辉”,响彻云霄,让宾客又分不清了,到底谁是古人笔下的武陵源人。

  20世纪50年代,福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绿色油库”,近些年,又获得“中国油茶之乡”称号,棠溪村就是一个缩影,特别是武陵溪畔几座遗存尚好的老油坊,堪称“活态”文物。如果你能身临其境,眼望大水车缓慢转动的身躯,耳听老油坊“砰、砰、砰”沉重的撞击声,鼻闻榛果仁蒸烤出浓郁的油香,而后,眼耳鼻通感,见识晶莹剔透、色泽如金的茶油“滴答滴答”流入油桶,你便体验到了传统农耕生活中有油水日子的满足。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4年,一位福安籍乡贤看上了村里闲置多年的粮食仓库,将之改造成3000多平方米的“原野根雕奇石艺术馆”。从此,武陵溪畔又多了一处青瓦粉墙、庭院幽深、古色古香、琳琅满目的景观,让游客流连忘返于那一件件艺术品,忍不住惊叹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创造,竟如此魅力无穷。

  暮色四合中,依依不舍挥手告别棠溪,我们记住了,来年早春二月,不忘重返故地,看芙蓉李花盛开,有如薄雪覆盖山野,有如轻纱曼舞溪畔……

来源:闽东日报

文字:唐颐

编辑:林哲雨

审核:陈娥 吴明顺

责任编辑:林哲雨

(原标题:知乎者也 | 唐颐:九榕迎客武陵溪)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90651.html
标签: 宁德房产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