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村:有一种浪漫叫徜徉在“诗歌小镇”里

日期:2024-12-21 来源:古田县委宣传部 浏览:0 评论:0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呼朋引伴到“诗歌小镇”里徜徉一番,这是一种幸福的味道,也是一种浪漫体验。

中国传统村落、“诗歌小镇”古田县瑞岩村全景

在侨乡大桥镇瑞岩村村口,一块横卧的大石头上镌刻着“中国传统村落——瑞岩村”几个描红大字,在脉脉斜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旁边紧挨着的高耸而立、题写“瑞岩·诗歌小镇”的标识牌相映成趣,仿佛是主人伸出一只巨大的手、还翘起了大拇指,热情地向众人打招呼:欢迎你来到“诗歌小镇”做客!

“瑞岩·诗歌小镇”向游客招手

进入古村路口,迎面就看见古朴门楼上悬挂着“诗歌小巷”鎏金招牌。入口处,象征着浪漫与生机的浅蓝色诗歌展板,与被岁月侵蚀的斑驳墙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被誉为“九叶诗人”,“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的杜运燮专门为该村做的《祥瑞的山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最早,只是一片荒凉的小山坡

脚下流过山泉的潺潺声

一个人,一家人,几家人来了

于是就有了炊烟袅袅的小山村

山不在高,村不在大

有了好山好水好稻田

开拓者像水车勤奋地劳作

守望祥瑞的村子

就越来越壮越好看

对未来有信心的先行者留下老屋

留下后浪推前浪的人才

有的远到外省外国扎根发展

瑞岩人的名字也远播全世界

寻根问祖是炎黄子孙的好传统

地方志、族谱也是文明承传的好见证

只要能发扬前辈勤劳发展的精神

小山村必将变为脱胎换骨的瑞岩村

一边吟诗、一边观赏,浓浓的诗情诗韵将游客紧紧包裹。穿过门楼,迎面便是现代文学史上称为“九叶诗派”的九位著名诗人诗作,有杜运燮的《秋》《滇缅公路》《夜》,袁可嘉的《沉钟》,穆旦(查良铮)的《赞美》,辛笛(王馨迪)的《航》,杭约赫(曹辛之)的《启示》,陈敬容的《划分》,唐祈的《十四行诗》,唐湜的《歌向未来》,郑敏的《树》等,好丰盛的一道“文化大餐”呀。

陕西师大版《九叶集》

江苏人社版《九叶集》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他们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也称“中国新诗派”。2000年新落成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专门开辟一个展厅介绍“九叶诗派”的风格特征及作者诗作,可见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杜运燮就是从瑞岩村走出的诗人,教科书上是这样介绍的:杜运燮(1918—2002),笔名吴进、吴达翰、杜松,成名于四十年代初,与辛笛、穆旦、袁可嘉、郑敏等九位在四十年代从事新诗写作的诗人,因结集出版诗集《九叶集》而被评论界称为“九叶诗派”,在中国诗歌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评为“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诗人百强”。他的成名作《滇缅公路》曾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赏识,朱自清、巴金等大师称赞穆旦、郑敏、杜运燮为西南联大文学创作的“联大三星”。在八十年代初,他的作品《秋》因“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等诗句,被诗评界冠以“朦胧”一词,后来“朦胧”逐渐演变成诗歌史上的专用名词,再后来就繁衍发展为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朦胧诗派”,因此他又被认为是“朦胧诗”开启者、代表诗人之一。

原来,“诗歌小镇”诞生在这里,是因为有一个“镇馆之宝”。

“诗歌小巷”的边上有一条支弄叫“瑞麟弄”,这里展示的是古田本土诗词爱好者的作品,游客戏称之“土著诗弄”。如陈景明《印象翠屏湖》,江山《落叶》,彭江东《吉祥塔》,余新达《临水夫人颂》,黄传盟《翠屏山瞰湖怀古》,陈兴锦《咏牡丹花》《咏水仙花》《菊花展》《咏桃花》,黄祖銮《临水夫人赞》,汪荣《翠屏湖茶园即兴》,陈成和《夏日桃农》,黄典坤《翠屏湖光》,晚晴《水乡之韵》,陈方《逐梦桃花源》,江一真《望江南·家乡好》等,作者全部是古田“土著诗人”,作品全部立足古田风土景物,再现了古田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乡土诗作人才辈出的风采。这里还留了许多空白,大概是主人是为了让各位看官在欣赏之后诗兴大发、跃跃欲试、争当“土著”而准备的吧。

从支弄返回主道,是主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诗经》和唐诗宋词元曲等知识传播和诗词互动展示台,细细品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重要的是,这一段也是瑞岩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的经典所在,那土墙、那石径、那巷弄,全部都保留了原汁原味,无不透露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这里,“文化大餐”与“历史瑰宝”将成为游客的两难抉择。

从石径往前行,就来到了《诗人杜运燮展陈馆》,这里是利用著名诗人杜运燮故居开辟而成的集中展示场所,内中介绍了著名诗人杜运燮的生平历史、诗作贡献、名家评点、典藏书籍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亲近诗人、聆听诗人、感悟诗人的好地方。这种感受无法言语,也许只有亲自置身现场,才会有那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与诗情画意的冲动。

从《诗人杜运燮展陈馆》出来,顺道而上是“党建诗巷”,是瑞岩村党支部近年来探索“党建+诗词”的一个尝试,旨在吟诗作赋中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其中有一首“AI创作”的诗歌,各位看客可以试着与之比拼一下,感悟现代科技的实力与激情。总之,置身其中,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穿过“党建诗巷”,来到了瑞岩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核心旅游景点“开基第一井”和“明龙槽”。这里如神话传说般的传奇故事也许会给你留下一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要来”深刻的印象。

据记载,瑞岩村开基先祖杜华泗系明朝重臣亲军都卫府“三品指挥使”,是明太祖朱元璋精心培养的贴身侍卫。明太祖朱元璋临终前秘密安排老侍卫杜华泗“奉旨顶军扒种”(即奉持圣旨、保留军职待遇回到地方垦荒耕种)深入南蛮各地寻找与培植以备将来皇室遭遇不测时可提供庇护之地和保护力量。当他一路风尘来到瑞岩村时,发现这里的泉水竟有“皇城的味道”,便于决定在这里兴基建村,这口“开基第一井”见证了瑞岩村的沿革历史,是这里的“生命之源”。井旁有一个储水石槽,上方有一龙首,泉水正好从龙首流出落进石槽。相传,当年即位仅四年的朱允炆皇帝皇权被夺而逃亡,曾两次遭遇朱棣所派出官兵追缉而藏匿到瑞岩寺。第一次来瑞岩寺时,杜华泗为保障瑞岩寺用水,打造了两个全新的储水大石槽,朱允炆皇帝抚摩着石槽,深情地感叹先祖的深谋远虑和老侍卫的无限忠诚,便交代寺僧和随从,“将其一送与村民使用”。这样,水槽便作为皇帝赏赐之物移到水井边。鉴于当时的形势不宜标示出来,村民就在出水口上安个龙头以记之,称“龙泉水槽”。后来,到了清代,村民编撰族谱,因为它打造于明代,便称之为“明·龙槽”,后人或因抄写或因年久远字迹模糊的缘故,没有注意到中间的间隔号,读成了“明龙槽”。

此外,关于“开基第一井”与“明龙槽”的传说还有很多:如喝“开基第一井”的水会让人文思如泉涌,诗兴大发,尤其是莘莘学子喝了这井水后,顿感神清气爽、茅塞顿开,写出一篇篇诗作美文;而“明龙槽”因酷似金元宝,又有皇帝赐予的灵气,喝此水的人体格强健、生意兴旺。后来又有传说是朱允炆皇帝对于瑞岩村人因为保护他而失去朝廷的奖赏(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安排杜华泗还乡时,曾颁旨给予杜华泗及子孙世代享受皇粮等嘉奖,至杜氏六世祖时被朝廷发现暗中保护朱允炆皇帝而被终止),而通过龙槽水这一载体让瑞岩村人获得另一方式的奖赏。

小村故事多,传说总美好。无论你信不信,但可以尝试一口“皇城的味道”、体验一下“金元宝的感觉”,你也许会觉得不枉此行!尤其是乡村的修建者,将乡贤、诗人杜运燮的一首诗作《井》立在这里,既是应景、对“开基第一井”的赞美,又营造“诗歌小镇”的浓烈氛围,可谓用心至极、十分贴切!特别是本县的文化名人白瓦先生提笔做了一首题为《瑞岩村》的诗歌,既道出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辉煌历史,又抒发了对前贤的敬慕之心。

土膏开辟作粮田,

刀剑何知竟赋闲。

车道如弓张厝侧,

龙山似障卫村边。

两朝三品崇先祖,

九叶一枝称后贤。

今日闾阎逢盛世,

常来鸥鹭舞翩翩。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通讯员 杜新华

编辑:林哲雨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责任编辑:林哲雨

(原标题:古田瑞岩村:有一种浪漫叫徜徉在“诗歌小镇”里)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90666.html
标签: 宁德师范学院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