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与宁夏海原县结对帮扶以来,多领域持续深化对口协作——
唱响“闽宁情深”共绘“漳海画卷”
漳州闽宁对口帮扶项目——海原县李俊乡团结村崖湾安置点棚圈易地改造项目现场
⊙福建日报记者林清智本报记者杨瑞文/供图
福建漳浦,位于东南沿海,宁夏海原,深居西北高山,两县相距2000多公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1996年,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28年来,闽宁双方建立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等协作机制。28年来,响应党中央号召,漳州市以结对帮扶的形式,深度参与闽宁协作。2016年,漳州市援宁协作对象从固原市彭阳县调整为中卫市海原县,由漳浦县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
从此,漳浦与海原紧密相连,开启了一场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接力长跑”。
八年来,漳州市援海原工作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部署安排,不断深化对口协作,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帮助,以“漳州所能”补“海原所需”,助力海原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绘闽宁山海情深的“漳海画卷”。
浇灌“产业之花”再结硕果
“再有一个多月,这些茼蒿就能收割了,一个大棚能产2吨左右。”12月下旬,望向大棚内绿油油的菜地,海原县三河镇黑城村村委委员栾耀厅难掩笑容——正在村里悄然生长的,除了蔬菜,也有黄芪、射干、板蓝根等中草药材,还有草莓、火龙果、百香果等经济作物。
大棚外,冰天雪地,与棚内的勃勃生机形成鲜明对比。
西北的冬季不适于农作物生长,海原县闽宁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的出现,让当地农民在寒冬中也能品尝丰收的喜悦。今年,该基地投入闽宁资金1667.8万元,已建设完成85座大棚。在引进5家生产主体进驻的同时,基地也由此前单一的种植功能,拓展出自主采摘区、花卉观光区、露天烧烤及休闲垂钓区、功能育苗区、试验种植区等五大区域,有望打造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是闽商吴鸿锋在宁投资的思路。
由吴鸿锋掌舵的中卫奋杞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奋杞”),是一家专门研发、生产、销售枸杞深加工系列产品的闽籍创新型企业,2023年5月经闽宁协作招商引资在海原县落地。目前,通过与宁夏大学合作,奋杞已开发出枸杞保健食品、养生饮品、休闲食品、干果、预制菜等5大类90余种产品。2024年,该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
作为宁夏“六特”产业之一,枸杞产业在海原特色农业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足“枸杞文章”,奋杞不仅种枸杞、卖枸杞,还采用非遗古法熬制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方法开发枸杞膏产品、在枸杞树下饲养吃枸杞的枸杞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我们还打算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展示非遗制作技艺,带动海原枸杞产业发展,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谈及未来,吴鸿锋充满信心。
不只是奋杞,这两年,奔赴海原的闽籍企业新面孔不断增加。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闽宁协作的重要任务。”漳州市挂职干部,海原县委副书记、副县长许建毅介绍,去年以来,漳州援海原工作组立足海原县“一主四特”产业发展,引进多家闽籍企业,助力枸杞、肉牛、菌菇、中草药等产业延链、补链、拓链,同时优选29个帮扶项目,投入闽宁资金8600万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
助力更多人和物“走出去”
伴随着产业版图的不断扩大,海原好物越来越多。供给充足,却也带来“幸福的烦恼”——物产丰富了,销路怎么办,如何卖个好价钱?
漳州援海原工作组通过实施消费帮扶破题,从多个维度作答。
——拓展销售渠道。工作组积极组织海原县企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申请进入国家消费帮扶库832平台,在漳州市开设海原县特色产品展示展销门店。推动消费帮扶产品进入福建机关、企业、社区、商超,组织漳浦县的15个村、16家社会组织、8家企业与海原县31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为海原农特产品带来了近2亿元的消费订单。
——优化电商平台。整合全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电商帮扶资源,通过“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直采直销模式,提升改造100家村级电商服务点,不断夯实发展基础,通过开通天猫旗舰店、京东海原馆以及抖音、快手小店等平台,200余款网销农特产品销往全国,截至目前,全县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3亿元。
——擦亮特色品牌。围绕“一主四特”产业,依托“西海固”区域公用品牌,组织企业、合作社参加区域性、全国性农产品博(展)览会。今年5月,漳州援海原工作组在漳浦县组织开展了宁夏“六特”暨海原县农特产品产销对接会等活动,诚邀百余家福建和海原企业(合作社)参加,现场签约达3000多万元;6月,在2024年宁夏蔬菜产销对接活动中设立海原特产专区,16家县内企业及合作社、100余种海原村集体经济“名片”集中亮相,通过充分展示和积极推介,现场零售和订单签订金额突破600万元。
走出大山的,不仅仅是农特产品。
今年8月,海原县劳务协作考察团先后深入漳州天福集团、紫山集团等20家福建重点企业访企拓岗。“漳州乃至福建,就业机会很多。我们当地百姓对福建都有着特殊情感,也更愿意来此工作生活。这次劳务协作考察过程中,我们公司与福建两家公司签订了协议,目前已组织80余名乡亲到福建就业务工。”宁夏海原凯蓉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米志忠说。
为有效促进海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漳州援海原工作组协调海原县人社部门与厦门、漳州人社部门签订劳务协议,建立就业输出基地,精准对接海原“务工需求清单”和厦门、漳州“岗位供给清单”,全方位提供用工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并建立县乡村三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累计培育劳务经纪人1002名,培育劳务中介组织23家。
仅今年,海原县通过访企拓岗、举办闽宁协作专场招聘会、线上直播带岗、“点对点”输送等形式,已累计向福建输送海原籍务工人员1510人,其中“点对点”输送1335人,同比增长185.26%。
“组团式”帮扶补齐民生短板
闽宁协作28年来,民生领域始终是关注焦点。
今年11月,海原一中校长岳海伟带领海原县高中教研团队走进漳浦一中。从行政管理到课程设置,从听课评课到讲座研讨,3天的研修培训,为两地教师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和学习机会。“通过构建联合教学教研共同体,我们的老师有机会走出去,到漳州的知名学校跟岗交流学习。这不仅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也提升了教学水平。”岳海伟一行深感受益匪浅。
教育是民生之本。为提升海原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2023年至今,漳州市先后投入闽宁资金1550万元,新建三河镇中学学生公寓楼、海原县闽宁教学楼、对移民村校舍进行维修;投入闽宁资金近200万元采购电脑、直饮机、路灯、防寒服等捐赠给多所学校,受益学生8万人;投入闽宁资金201万元,慰问海原教育发展突出贡献团队,资助中高考成绩优秀的困难学生。
促进智力资源共享,是推动闽宁协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两年,在援海原工作组的对接下,漳州市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及时补齐海原教育、医疗卫生领域短板。教育方面,海原一中与漳浦一中、海原县兴海中学与漳州一中、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与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结成稳定帮扶发展关系,19名福建教育名师“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海原57名年轻教师;漳州市投入闽宁帮扶资金100万元,打通外派学习交流通道,安排帮扶学校青年优秀教师、校际骨干教师、教研员等赴漳州、银川等地交流学习6批239人次。医疗方面,漳州市投入闽宁资金470万元,在海原县人民医院实施高压氧舱、女性盆底康复及产后康复中心、“亮睛”惠民工程等项目。
干部人才的交流是闽宁协作中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重要举措。这两年,漳州市选派教师、医生、农业、科技、商务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7名,重点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劳务协作等方面开展帮扶,有力促进海原县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山海虽远,闽宁情长。
当前,闽宁协作正向经济社会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的深度协作拓展,新时代新征程,漳州援海原工作组将主动融入时代大潮,接力奋斗,续写“山海情”,共谱“协奏曲”,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