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我市4个案例获全省推广!

日期:2024-12-23 来源:泉州市发改委、泉州市资源规划局、国网泉州供电公司、泉港区政府 浏览:0 评论:0

  

  近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2024年第三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本次共推出35个典型经验做法,其中泉州市发改委组织报送的“泉州市盘活存量优化配置 推动国土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泉州市创新‘企电保’6+1服务 精准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泉州市泉港区构建‘人才银行’服务生态 打造人才引育新模式”“泉州市石狮市构建‘产业供给链+司法服务链’融合模式 厚植‘丝路商贸’营商环境法治沃土”4个案例获全省推广。

  典型案例一

  泉州市盘活存量优化配置推动国土空间资源高效利用

  一、背景情况

  泉州市是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发达,中小制造业企业8万多家,企业用地需求量大,但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持续推进,泉州山多地少,土地利用率偏低,耕地占用与保护的矛盾和压力逐步突显,解决土地要素问题迫在眉睫。2022年,国家赋予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泉州市以试点实践推动资源配置由增量供给转向增存并举、由低效分散向高效集中转变。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三项规划标准。一是制定《泉州市城镇低效用地调查评价方案》,建立多维度评价标准,创新正向豁免的“白名单”制度。二是制定《泉州市县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县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审查要点》等技术文件。三是指导县级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增强了规划管理弹性。

  (二)完善六种实践探索。一是对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探索以协议出让方式,优先供应给周边产业项目作为增资扩产用地。二是对零星低效用地难以采用征收或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方式进行开发的,采取土地置换进行资源整合。三是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加快法拍工业用地建成投产。四是对产业用地以租赁方式提供,租赁期届满,达到约定及出让条件的,已交租金冲抵出让价款。未达到约定要求的,收回土地使用权。五是依据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发展状况,为不同行业提供不同的土地出让年期。六是不同产业项目用地,约定好土地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产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等标准,办理好各项证照。企业只要达成协议,即可直接开工建设。

  (三)提升三种利用强度。一是鼓励企业“零地增容”,在自有工业用地内进行改扩建或拆旧建新,放宽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指标限制。二是鼓励企业混合复合利用开发,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厂区设施改造建设多层厂房、开发建设地下空间,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三是鼓励企业“工改商”改造,允许工业(仓储)用地通过补交土地出让金改为商业服务业用地。

  (四)优化三项惠企政策。一是实施连片用地合证并宗开发,相邻用地“三统一”(性质统一、年限统一、指标统一)鼓励连片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实施工业物业分割和转让,允许老旧工业区改造项目工业物业按幢、层分割和转让。三是实施“容缺预审”,针对未取得工规证、施工证或未按工规建设、未办理竣工验收等情形,经各相关部门审核并出具办理意见后,进行不动产登记发证。

  (五)实行三项具体措施。着重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实行拿地即开工、模拟审批、交地即交证等三项措施,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全力推进项目“多证同发”。

  (六)建立三种监管机制。一是对纳入低效用地改造的工业项目,实行动态评估,构建全周期监管机制。二是实行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奖惩,倒逼综合评价低的企业主动改造提升。三是对新建和增容的工业项目,签订监管协议,严格批后监管。

  三、取得成效

  泉州市通过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园区标准化建设和抓城建提品质,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逆周期增长。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2023增长11.5%,连续2年增速全省第一;今年前3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一是摸清全市低效用地家底约24.91万亩,相关做法得到自然资源部利用司全国推广。二是南安市出台《推进法拍工业用地流程优化的通知》,实现从拍地到开工共缩短3个月处理周期;石狮市福建战地吉普户外服饰有限公司西侧1184平方米的边角地出让,补缴土地出让金差价8522.5万元,容积率提升至4.54,新建设厂房及宿舍楼14418平方米,预计年营业额可达1亿元。目前,已有105宗工业用地申请此类改造。三是晋江新增零地扩产项目72个,可新增产业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增2900亩工业用地;石狮市完成“工改商”变更3宗,可新增建筑面积13246平方米,补交土地出让金10449万元。晋江市也有5宗工改商项目,新增建筑面积224084平方米,补交土地出让金8781万元。四是晋江市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容缺预审”模式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泉州经济开发区对同一使用权人的3宗相邻工业用地“三证合一”,地块容积率由1.0提升至2.2,预计效益可达190万元/亩。五是晋江市出台《晋江市建设用地全流程监管实施方案》,2021年以来已签订监管协议180份、总用地面积4826亩。六是全市有19个建设项目实行“拿地即开工”;累计有259宗建设项目实行“交地即交证”;累计推动30个项目“模拟审批”,平均节省2—3个月开工准备时间。

  典型案例二

  泉州市创新“企电保”6+1服务精准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情况

  泉州民营民企靠的是多种产业的“百花齐放”,为了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擦亮“海丝之光·泉电e家”营商品牌,更好服务民营民企发展,泉州市有效整合电力、银行、保险等社会各方资源,确定“政府引导、电力牵头、银行助力”运作机制,创新推出“企电保”6+1服务(用电新装“一份租赁套餐”、设备维修“一份财产保险”、电气运维“一个共享电工”、设施改造“一份优惠政策”、电费缴纳“一套金融产品”、节能增效“一份托管方案”和系统集成“一体提升质效”),为民企提供从投资建设、设备运维改造到节能增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有效降低民企办电用电成本负担,促进民企用电质效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用电新装“一份租赁套餐”,客户工程“快接电”。聚焦电力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的焦点问题,创新推出“泉电e享”服务,民企电气设备建设可采用“以租代建”模式,租赁期间,按期支付租赁费,即享受从设备安装到后续运维、抢修等全过程服务;租赁到期后,可灵活选择设备续租、退还、买断及委托运维等多种方式,首期办电成本压降70%,施工周期缩短40%。

  (二)设备维修“一份财产保险”,设备故障“快复电”。聚焦电气设备出资产权修复异议、隐患整改不及时等堵点问题,创新推出“电气设备险”产品,整合保险公司、电气设备安装服务专业单位等各方面资源,民企可通过市场化自愿购买受电设备财产保险,保险公司委托专业单位对民企供配电设施开展常态化的年检及故障抢修,解决民企用电设备故障抢修、更换的资金问题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三)电气运维“一个共享电工”,设备运维更专业。聚焦“电工难”“电工荒”等难点问题,创新推出“共享电工”服务平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联动,充分利用电力服务单位、社会电工资源,整合具有高低压电气操作资质的专业电工,签订“共享协议”,提供灵活上门服务,费用可按次结也可按月结,包月则享受定期上门服务等,解决民企电气设备运维能力不足问题。

  (四)设施改造“一份优惠政策”,设备改造更省心。国网泉州供电公司携手泉州银行、泉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电气设备贷”产品,针对电气设备的新建、更新和改造,民企凭供电公司出具的供电方案,即可无抵押3个工作日内快速放贷,可办理利率低于市场40%左右专项贷款。

  (五)电费缴纳“一套金融产品”,电费缴交更快捷。提供“电e金服”服务,通过该产品的“电e票”“电e证”,民企可将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兑现并定向用于缴纳电费;通过“电e贷”,民企快速取得银行授信,贷款资金可用于电费缴交,免抵押,免担保,低成本。

  (六)节能增效“一份托管方案”,用能用电更高效。提供用电分析服务,通过电能量数据,分析民企峰谷用电、功率负载合理分布情况等,为民企提供用能优化建议;提供新兴业务规划服务,指导分布式光伏、充电站设施布局规划建设,提升民企经营效益;提供能效托管服务,探索研究节能技术,大力推广富氧燃烧、热回收等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民企能源利用效率。

  (七)系统集成“一体提升质效”,举措创新更出圈。搭建“企电保”6+1服务推广平台,明确每季滚动推出“泉心泉意”服务举措,优先匹配与“企电保”6+1服务关联度较高的同期推出;开展“营商环境进园区”主题活动,优先安排“企电保”6+1服务举措纳入活动计划,结合营商环境课题调研,优先共享“企电保”6+1服务推广成果。

  三、取得成效

  该创新举措紧密结合泉州民营民企的特色发展,惠企效果明显。自推广以来,已惠及民企2481家,节约成本7999.29万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其中,全省率先推出电气设备贷款政策,帮助184家民企完成老旧电气设备改造升级,合计推动企业增资扩产3000万以上;全省率先推出电气运维“共享电工”服务,入驻32家施工队伍,通过12345热线出动3781人次为来电企业提供电力服务,客户满意率100%。

  典型案例三

  泉州市泉港区构建“人才银行”服务生态打造人才引育新模式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泉州市泉港区深入贯彻人才“港湾计划”,持续做优“海丝泉州 人才港湾”品牌,探索构建“人才银行”管理体系,将优化人才工作与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核心引擎,通过强化人才资源集聚,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力打造储才、用才、爱才平台,助力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三库贯通”管理体系,拓宽“引才储才”渠道。一是广纳四方英才,建立多元化人才库。人才库收录省、市高层次人才信息及最新科技成果,根据入库人才的专业和领域划分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基础性人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及数字、绿色、海洋、文旅四大经济新型人才等6个人才库子库,现已收录1182名人才信息,为后续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整合政策资源,形成全方位政策库。政策库整合了省、市两级199份惠才惠企政策,形成涵盖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医疗保障、交通出行和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税费优惠、融资服务等全方位政策体系。这些政策不仅为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人才服务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三是促进精准匹配,提供动态性需求库。需求库动态更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和技术需求805项,利用AI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模型,实现人才、政策、项目的精准对接和智能适配,提高人才资源利用效率。累计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200多次,推动大院大所服务企业15家,解决技术难题6项。

  (二)实施“储值激励”培育方式,造浓“重才爱才”氛围。一是划分科学储值维度。“人才银行”实行储值管理模式,按照人才所属不同层次、技术水平、服务年限等条件,设置基础值、贡献值、资历值,基础值按照人才层次职级一次性赋值;贡献值根据荣誉业绩、揭榜领办累加赋值;资历值根据在泉港区服务年限赋值。同时柔性引进的人才可0储值直接支取服务待遇,已吸引78名区外高层次人才到泉港短期兼职、项目合作。二是健全发展激励机制。人才可凭储值在线上平台或线下网点兑换短期住宿、健康体检、商家折扣等福利,储值高的优先享受政治待遇、研修资源、项目支持等。目前共推荐14名人才为“两代表一委员”“科技特派员”人选,组织163名人才赴深圳、厦门等地参加专题研修班和疗休养活动。如优先享受政治待遇、研修资源、项目支持等,不断提高人才获得感、幸福感,激励人才为区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是打造便捷服务网点。为方便人才支取储值福利,泉港区建立线上“人才银行”平台和线下“人才之家”服务网点。在峰尾滨海市级“人才之家”打造“人才银行”线下总行,布局兑换区、展示区、贵宾室等服务空间,并由人才专员“一对一”为人才答疑解惑,不仅提供便捷的支取服务,还为人才提供了交流、合作和成长平台。

  (三)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提升“选才用才”效能。一是配套支持措施。为了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泉港区出台《泉港区企业“科技副总”选聘工作实施细则》《泉港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施意见》等系列支持政策。从研发投入经费补助、科技特派员奖励、高新技术认定奖励等11个方面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已支持28个创新平台项目,总投资438万元。二是招募“科技副总”。在“人才银行”中选聘10名新材料、应用化学等专业技术人才到8家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在产学研用合作、科技成果转化、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实现人才共享共培、校企互融互促。协助解决技术难题31个,形成创新成果12项。三是加速成果转化。在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建立需求项目“揭榜领办”模式,目前已签约入驻企业34家、总投资18.36亿元。依托“人才银行”线上平台张榜发布技术需求23项,引导人才主动领办、竞相攻坚,成功对接“夜光功能织物的研究开发”等项目14个。

  三、取得成效

  “人才银行”服务模式实施以来,泉港区在人才资源集聚、营商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育入驻含7个院士团队在内的25个高水平科研团队,今年以来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0名,高技能人才242名;举办“开放创新智造未来”创新大会、大院大所赋能高质量发展泉港专场,推动签约校地企合作项目11个,总投资63.77亿元。

  典型案例四

  泉州市石狮市构建“产业供给链+司法服务链”融合模式厚植“丝路商贸”营商环境法治沃土

  一、背景情况

  石狮素有中国“民办特区”美誉,是闽派服装板块的中心城市。近年来,石狮市立足“丝路商贸”蓬勃发展的市情,积极构建“产业供给链+司法服务链”双链融合发展模式,以“强链、稳链、补链”为路径深化法治护企,以精准司法厚植“服装名城”“商贸之都”建设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沃土。

  二、主要做法

  (一)主动对接“强”链,打造法商共建“前哨站”。一是“一中心”辐射纺织服装全产业。升级全国首个纺织服装法庭,打造全省首个服装产业集群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心并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构建横向贯通“法院+产业联盟+N”多个主体,纵向覆盖纺织原料、漂染整理、成衣加工等上下游全产业链8000多家企业。二是“一法庭”连通电商直播全市域。在电商集聚的石狮国际轻纺城成立网络电商巡回法庭,通过“定向挂钩、定点联络、定期走访”形式,将解纷阵线推进到各电商园区,按照“一根线、一块屏”标准配置,开辟涉电子商务纠纷在线解决“绿色通道”,实行“互联网+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为全域电商卖家提供“调立审执一体”快办案服务,实现“网上纠纷网上解、网上纠纷不下地”,精准匹配“宅经济”司法新需求。三是“一站点”护航原创设计全周期。积极争取并获批辖区内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针对本土服装设计品牌遭侵权情况,设立全省首个专为服装行业打造的知识产权发展工作站,为原创设计企业提供商标注册、专利保护、侵权起诉等专业化法律指导,构建“诉非联动、民刑衔接、惩防一体”的知识产权审判机制,为“狮潮品牌”提供定制式司法保护。

  (二)精准服务“稳”链,开启法商直通“绿波带”。一是便捷诉讼暖商。上线涉企法律服务响应平台,联合石狮青商会设立“法商直通”e法庭,推行“立案线上办理、审判云上进行、执行码上服务”,畅通涉纺服企业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绿色通道,纺服企业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掌上查档、指尖阅卷、一键接收法律文书,体验“一门进一网通一码清一次办一地解”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二是首善执行护商。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暂时性经营困难但恢复有望的被执行纺服企业精准甄别、差异处置,依法为纺服企业暂缓执行,实行执行通知前置、执前短信提醒、纳失预警等执行督促机制,促成被执行纺服企业自动履行102件,率先推行“司法+征信”评分、信用修复激励等制度,为被执行纺服企业修复信用,开展涉纺服企业专项执行行动,高效为纺服企业执行到位金额5433.88万元,及时兑现胜诉权益。三是对症服务亲商。坚持主动靠前提供司法服务,与本地商会、行业协会、纺服企业建立双向对接联络机制,推行“一法官挂钩一行业协会(商会)”,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指导、编印“一类一册”普法指南、落实“一问一答”服务要求,精准解决纺服企业痛点难点问题。召开涉纺服企业座谈会2场次,开展“送法进企”活动6场次,解答法律问题11个,帮助堵塞管理漏洞8个,提供4类常用合同范本及交易凭证模板。

  (三)多元共治“补”链,拓展法商联动“朋友圈”。一是发挥“法院+行业”协力。联合纺织服装产业联盟打造“矛盾联防、信息联通、纠纷联调”机制,引入行业协会及各地在狮商会多方调解力量,聘请14名纺织服装企业家为特邀商事调解员,引导企业自愿选择成本较低、方便快捷的非诉渠道解决纠纷,共促成调解、撤诉涉纺服产业链纠纷1106件。二是借助“法官+专家”智力。聘请13名优化营商环境咨询监督委员,推动引入1家国家级纺织品检测第三方机构与中心平台合作,发挥专业化机构的优势特长,为企业在产品质量鉴定、价格评估等问题上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意见,实质化解技术性事实查明难题。三是汇聚“司法+社会”合力。联合市政协在纺织服装产业联盟、服装智能制造园人才社区“图灵乘式空间”设立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与市工商联探索设立“民营企业保护工作站”,凝聚“政协+法院”“工商联+法院”等多元解纷合力,实现产业纠纷化解工作共建共治、共商共调,分流化解涉纺服纠纷204件。

  三、取得成效

  构建“全链条、一体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平台,为企业全闭环提供纠纷排查、风险防范、法律培训多元服务,降低企业诉讼风险,有力护航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2024年来服装产业集群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心成功化解涉纺服企业案件211件,标的额873万元,石狮法院审结涉纺服企业案件1919件、标的额3.7亿元。审结知识产权侵权纠纷1140件,有效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商标注册、风险防范、维权救济方面深入企业园区提供指导服务19次,保护本土原创产业。联动民营征信机构建立“司法+征信”评分机制,2024年以来,为723家企业实现信用修复。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91128.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