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回眸

日期:2024-12-26 来源:泉州师院 作者:泉州东西塔 浏览:567 评论:0
泉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回眸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第四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赞歌还在回荡,接续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奋战犹酣。2021年以来,泉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累计投入中央、省级、市级财政衔接资金12.5亿元,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巩固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有序有效,耕耘山海间,谱写长歌壮曲,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兜底线牢守返贫“防火线”

在南安市仑苍镇联盟村,村民黄淑宝一家几年前遭遇了生活的低谷。黄淑宝的哥哥精神残疾,并于2015年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80岁高龄且体弱多病的父亲也因痛失爱子而一蹶不振;而黄淑宝的儿子响应祖国号召,远赴他乡去部队服兵役。遭遇失兄之痛、忍受思子之苦的黄淑宝在悲伤之余还要日夜照看孱弱的老父亲,身为女子的她独自撑起一个家。联盟村党支部书记和扶贫专干在得知情况后多次入户走访,给予她鼓励和帮助。2015年,黄淑宝本人申请,经民主评议公示等程序后,她家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户。

“把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扶起来。摆脱贫困既要送温暖,更要送智慧、送信心。”仑苍镇扶贫办干部介绍,挂钩帮扶责任人和镇村扶贫干部在积极入户了解黄淑宝家庭情况、存在问题、帮扶需求后,制定了经营早餐车的帮扶方案。经过培训和指导,黄淑宝对早餐车的经营很快上手,凭借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勤劳肯干的敬业精神,现在早餐车经营得有声有色,每个月都有3500元左右稳定收入,实现了可持续脱贫。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泉州制定《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贯彻措施》,进一步明确过渡期内防止返贫的新要求,坚决做到从脱贫攻坚期“一个都不能少”到过渡期“一个都不能有”。通过健全主动申报、常态化摸排、部门联动监测预警等3项监测机制,规范识别认定消除3项程序,精准识别认定监测帮扶对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疑似对象走访核查6.23万人次,未发生返贫致贫现象。

巩固提升“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永春县湖洋镇摸排全镇脱贫户饮用水情况,对饮水困难的脱贫户及时帮助解决,在脱贫户房屋全部达到B级的基础上,再度争取补助资金26.4万元,强化对脱贫户房屋修缮,切实改善居住条件。

2021年以来,泉州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教育、医保、卫建、住建、水利等部门建立多项机制,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常态化摸排和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积极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梯次减负保障,抓实“先诊疗后付费”及分类救治政策,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低收入农户住房改善提升项目,完善脱贫人口饮水安全保障跟踪服务机制。目前全市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脱贫人口住院(含特殊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累计帮扶低收入农户1500多户实施住房改善提升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持动态清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以上,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兴产业 拓宽致富增收路

十年脱贫路,筑梦新征程。从建档立卡贫困村转变成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安溪县尚卿乡灶坑村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全村上百家常驻村民,个个变“厂长”,全乡超万家淘宝店,吸引了上千名来自贵州、重庆等外省(市)人来此淘金。

将分散的农户精准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中,安溪以“小庭院”发展“大经济”,持续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之所”,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在灶坑村村民廖良春家中,不起眼的民房里摆满了手工铁艺置物架,这些都是要销往全国的“淘宝货”,脱贫户廖良春通过家里的电脑从事藤铁电商经营,年收入10万余元,像他一样靠电商发家致富的故事,一直在小村子延续……灶坑村村委会副主任黄永中向记者透露,像这样的小作坊全村不计其数,村里已自发形成高度细分的生产分工,不管是木工、油漆、焊接、打磨,还是包材物流、电商营销,完整的产业链条早已打通。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致富增收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为念好联农带农“致富经”,泉州已安排到镇到村产业资金7217.27万元,重点用于支持欠发达镇村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基础设施项目758个,预算总投资2.84亿元。

初冬时节,走进永春县达埔镇新琼村,只见依山而建的小学环境优美、一栋栋乡村建筑错落有致,公园、篮球场等休闲配套完善齐全,一派悠闲的乡村景象……“新琼新琼,达埔最穷。”这是永春达埔曾经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也是昔日新琼村的真实写照。面对基础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困难的现实困境,如何破题?新琼村以“强村公司”为抓手,通过镇级主导、强村自营、弱村抱团、资本导入等形式,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集体经济增收之路。

由新琼村全资控股成立的强民香业,分三期在香品产业园二期投资置地,项目实行“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模式,立体运作,交叉推进,注册强民香业、永熏香堂等村集体商标,打造乡村振兴系列香产品品牌产业链。“我们组织的11个村财收入薄弱村筹资546.28万元对强民香业公司进行投资入股,每年可为他们增加收入32.78万元。”联村党委书记、新琼村党总支书记潘文兵介绍,三期项目全部建设完工投用后,预计新增村民就业500人以上,增加村财年收入超100万元。

泉州市持续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帮扶产业规模,通过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方式增收,2021年以来统筹安排中央、省级、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021.73万元,扶持1.94万人次脱贫户发展生产增收。

促振兴 赋能脱贫攻坚战

走进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的德化县美湖镇美湖村,蜿蜒曲折的乡间小径边,群山环抱中高标准农田里的水稻连片生长,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金书楼、遐福堂、美湖旧人民公社3个历史旧址与周边的田野、流水等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美湖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镇结合小尤溪支流河道治理、农田连片整治等项目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完成溪涧小道3公里、绿道1公里和田间木栈道0.5公里,水稻亩产从1000斤提高到了1200斤。

在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千亩良田”示范片建设下,泉州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农田连片整治,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双赢的生动实践。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使得农村美了、田变肥了、人变富了。

村庄变景区,风景变“钱景”。在距离农田不远的山脊处,便是美湖村与上漈村联合通过土地流转、投资分红的方式,打造的全市具有创新性、网红性、标志性的星月露营基地。基地围绕星空主题,以最具辨识度的“北斗七星”星象为场地设计切入点,营造出“地上星河”的浪漫氛围,基地建设完成后委托当地民营企业运营,每年可给美湖村带来10万元的村财增收,走出了一条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之路。

德化县杨梅乡深入开展“一清二整三美化”专项行动,实施安村村丁荣古银杏景区全域绿化美化提升、新建露营地和古银杏“微景观”网红打卡点,对现有古银杏进行保护利用,对景区周边进行提升改造。完善镇村道路拓宽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对道路两侧进行美化花化,提升传统村落旅游体验,高品质展现田园风光与传统建筑深度融合的魅力。

泉州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反向赋能脱贫攻坚。“为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泉州已统筹安排巩固衔接补短板资金64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补助资金3700万元,扶持欠发达整村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项目285个,预算总投资1.72亿元。”泉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盘活闲置资产、集资投资固定资产、购置优质国企股权等形式,泉州推动省派、市派干部驻点村提升村财创收能力,不断提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新风拂田野,奋楫再出发。在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收尾之际,全市上下将砥砺深耕,履践致远,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建设和美海丝侨乡,持续推动全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样板,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范金林 通讯员 李斯琦 卢艳婷)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91950.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
热点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