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齐头并进 建设项目100个

日期:2024-12-28 来源:台海网 浏览:3 评论:0

  12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余健平)昨日上午,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厦门这一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焦“基础建设这一年”。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市住建局局长李德才、市交通局局长李宗泽、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厦门港口局局长任国岩、翔业集团董事长苏玉荣出席并发布有关情况。

  今年,厦门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交通、港口、民生、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全市“海、陆、空”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在建的交通项目100个、总投资2725亿元,其中重特大项目9个、总投资2165亿元,向拥有世界一流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迈出更坚定的步伐;持续推进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生态底色更加凸显,高颜值水平持续提升,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显著,厦门更生态更宜居。

在建轨道交通线路总长113公里

  今年,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线路总长113公里,在建的线路包括:3号线南延段、机场段,4号线,6号线林华段、集同段。预计今年可完成固投超200亿元。

  目前3号线南延段3座车站封顶,区间完成过半;3号线机场段6座车站全部封顶,区间已全部洞通,正开展机电安装及装修施工;6号线林华段19座车站全部封顶,全线洞通、轨通、电通;6号线集同段13座车站封顶,区间完成过半。

  其中,有诸多“黑科技”加持,被称为“闪电侠”的4号线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目前12座车站全部封顶,区间已全部洞通,软三东至蔡厝段列车已经上线调试。轨道交通3号线机场段、4号线机场段、6号线林华段力争2025年开展列车上线调试,2026年实现通车试运营。

厦门翔安机场预计2026年3月校飞

  今年,厦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获批,将更好地发挥厦门自贸片区海陆空联动发展的优势,与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连成一片,形成更强的规模效应。

  当前厦门新机场锚定“2025年底基本建成,2026年3月校飞,2026年底通航”总目标加快建设,片区69个在建项目提速提效,预计今年可完成固投约145亿元,总体建设进度超前。今年,已提前完成航站楼主楼钢屋盖合龙,提前完成航站楼金属屋面和幕墙闭水。现在航站楼精装修样板段基本完成,机电工程和大面积精装修基层施工已全面铺开。北一跑道和南北站坪分别完成总体工程进度的28%和27%,机场主体工程预计在2025年底基本建成。

厦门港位列全球港口连通指数第11

  厦门以港立市、因港而兴,港口是厦门的底层竞争优势。今年翔安港区1—5号集装箱泊位先导工程顺利开工,建成后将新增4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海沧沧江路快速通道等疏港通道建成投用,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持续完善;工业控制级5G专网远海码头等重点作业区域实现全覆盖。

  厦门港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今年第一季度发布的全球港口连通性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1位,当前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小三通”旅客较去年增长77.7%

  今年以来,厦门先后完成和平码头候船厅及码头前沿集散广场、厦鼓码头、内厝澳码头、钢琴码头、轮渡码头改造提升。推出了系列水路客运旅游产品,其中“屿见·厦门海上游”入选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是福建省唯一上榜的水上旅游产品案例。

  今年“地中海”号邮轮首次来厦门开启了以厦门为母港的航线,邮轮上客率创下新高。今年厦门港首次开通34天33晚“史诗下南洋”航线。截至目前,厦门港今年共接待邮轮31艘次,旅客吞吐量达到9.46万人次,邮轮艘次和旅客人数分列内地沿海邮轮港口第四、第三位。

  加密布局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由每天16班增加到每天20班,同时重新开通厦金水路邮政通道,促进厦台往来通道应通尽通。制定和执行“小三通”行李托运新规,有效化解行李安全隐患,提升两岸旅客乘坐舒适度。

  今年1—11月,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11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7.7%。总客运量约占两岸人员往来的20%,占闽台之间海上客运量的九成以上,成为两岸往来最便捷的“黄金通道”。

新建和改造“四好农村路”43公里

  全市新建和改造“四好农村路”43公里,同安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厦门市建设经验被交通部列为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农村出行环境实现了从“有路走”到“路好走”再到“走好路”良好转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今年,厦门启动实施筼筜湖第六期综合治理工程,策划23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其中,筼筜湖南北岸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等9个项目已开工。同时,从筼筜湖出发到厦门全域,围绕青山计划、绿水计划、蓝天计划,策划实施翔安南部欧厝—蔡厝沿岸海域生态修复等新一批生态修复项目,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成功创建植物园国家5A级景区

  今年,厦门植物园通过综合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厦门时隔16年、继鼓浪屿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景区。

  新改扩建绿道56公里,山海健康步道(云海线、林海线)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年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次,盼归塔、梅海花台等成为网红打卡点。

  新增口袋公园20个、改造公园60个,全市公园总数达313个,因地制宜在南湖公园、仙岳公园等25个公园设置41处大众泡茶点,供市民群众使用。

老旧小区改造评分全省第一

  今年开展第二批46个城中村治理。改造和增设微型消防站、消防栓等设施设备18万处,改扩建便民驿站、文体中心、生鲜超市、菜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1641项,改造空中缆线5300多千米、雨污管网210千米。

  拆除违建、整治立面和清理土头垃圾,腾出空间87万平方米,打造“微景观”“微公园”等1500多处,城中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开发旅游、夜市、研学等产业项目154个,培育网红打卡点74处。已治理的城中村居民基本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五成以上村集体收入超百万,村集体收入平均增长35%。

  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截至今年11月,改造老旧小区336个、房屋1000栋,惠及4.7万户,实现将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在全省年度绩效评价中,厦门老旧小区改造评价得分名列第一。

累计收纳各类市政管线1455公里

  今年新增干支线廊体16公里、缆线管廊63公里,全市累计投用干支线综合管廊达101公里,缆线管廊达372公里,累计收纳各类市政管线1455公里,地下管廊逐步互联成网,更好地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

  完成思明区民族路、翔安区洪钟大道等13处易涝积水点整治。策划实施厦门科学城后田片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内涝治理项目79个,全面系统化提升全市内涝治理能力。

  澳头水质净化厂二期正式运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212万吨/日,超日最高供水量22%。继续新建、改造污水管网69公里,累计完成正本清源改造面积315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81%,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超87%,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浓度保持在120mg/L以上,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92475.html
标签: 厦门市长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