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讯冬日的福州,天高云淡。27日,福建革命军事馆奠基仪式在榕举行。随着出席仪式的嘉宾共同挥锹培土,挖掘机、装载机齐声开动,项目宣告正式开工。
仪式时间不长,却意味深长。
这是我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军事历史类场馆,项目规划总面积约36亩,项目总投资1.314亿元,预计将于2027年全面建成开馆运行,免费向社会开放。“军事馆将通过各类革命军事文物和史料,展现党在福建领导的武装斗争史、新中国国防建设史,成为福建红色文化新地标、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仪式现场,有关负责人对该项目情况进行了介绍。
在战火和硝烟褪去的今天,为何要建设这样一个革命军事馆?这既是传承红色基因、宣扬强军成就、普及国防教育的现实需要,更是盘活军地资源、存史资政育人、推进文化强省的创新之举。
在八闽大地,红色资源如星光璀璨。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截至今年11月,全省共登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超1800处,其中,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共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14万件(套)。
如何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直抵人心?革命文物就是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军事馆征集布展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兰卫成上校介绍,自2022年以来,福建革命军事馆面向社会公众征集革命军事文物,得到广泛响应,革命先辈后代和社会公众纷纷“献宝”。截至目前,文物史料征集突破9100件,其中重要文物有380余件。
“振奋与自豪……”作为文物捐赠人代表出席奠基仪式,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林祥谦烈士的曾孙林树坦如是形容自己的心情。此前,林树坦及家人向福建革命军事馆捐赠了曾祖父林祥谦与曾祖母陈桂贞使用过的舂桶、梳妆盒。
“革命时期,曾祖父经常为了帮助工友渡过难关典当家中物件,家中迄今仅存的这两件老物件,记录着二七革命斗争中的感人事迹。”林树坦表示,每一件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都能让我们更好地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和牺牲,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现场见证项目开工,文物捐赠人代表陈亮也倍感振奋。作为军人后代,陈亮几年来积极号召亲友参与革命文物收集、捐赠工作,先后向福建革命军事馆捐赠了父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十余件文物,其中有两件被他当作传家宝收藏。
“一件是1942年抗战艰难时期新四军二师到老百姓家中就餐时使用的饭票,一件是渡江战役前部队与老百姓交换柴火用于烧水做饭时使用的柴票,老百姓可以持饭票、柴票到当地政府兑换现钱。”陈亮认为,小小的票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岁月,更印证了人民军队在艰难处境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纪与优良传统。
“一件件朴实无华的革命军事文物,都是时代的烙印。”参与革命文物故事挖掘工作的军事馆征集布展小组工作人员杨慧娟说,目前征集到的革命军事文物覆盖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为多角度讲好革命军事文物背后的故事打下基础。
不起眼的针线包,随开国少将刘彬走过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等艰苦岁月,充分展现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艰苦朴素的形象。
1931年红军驻扎在建宁县新街徐家祠堂时向村民借用过又物归原主的锡壶、砚台,见证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
革命烈士林慕曾在躲避伪军抓捕的处境中写下的《论信仰》手稿,以书信的形式与战友翁家竹共谈革命人生观,表达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
“通过对革命军事文物‘生命史’的研究,可以触摸到峥嵘岁月留下的红色印记,感受物件背后个体与时代的沉浮。”杨慧娟认为,这些都是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的最好诠释。
拾起一个个老物件,发生在八闽大地上的更多红色故事正在被一一挖掘、讲述。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福建革命军事馆建成后,也将成为追溯部队光辉历程的‘大家谱’、军地开展各类教育的‘大课堂’。”兰卫成表示,军事馆长期面向社会公众征集革命军事文物,对于社会各界捐赠的革命文物将严格抓好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并把文物承载的红色故事挖掘好、展示好、利用好,更好引导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