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寿宁县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民生关切,狠抓工作落实,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如今,乡乡有医院、人人有医保,还能先诊疗、后结算……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踏着铿锵的步伐,寿宁县卫生健康事业走出了一条暖民心的惠民之路,病有所医、幸福万家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为筑牢救治保障网,近年来,寿宁县医院加快推进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呼吸诊疗中心、创伤中心等“四大中心”建设,其中胸痛中心于今年3月通过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认证,并在第十三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上正式授牌。
“急性胸痛疾病起病急、死亡率高,过去胸痛患者到医院就诊,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专属门诊,常常错过黄金救治时间。”寿宁县医院胸痛中心协调员邹爵永说,“胸痛中心的建立,能在第一时间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精准的抢救,降低患者死亡率。”目前,胸痛中心已接诊966例急性胸痛患者,其中高危胸痛300多例,全部得到及时的救治。
“在福建省立医院以及闽东医院的精心帮扶下,寿宁县医院‘四大中心’已基本建成,标志着我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寿宁县医院院长赵桂斌说。
改变提升不止于此。2022年以来,寿宁县以医疗质量提升为抓手,系统开展质控中心建设活动,先后成立妇产专业、药事管理、检验专业等19个县域质控中心,挂靠县医院各相关科室。各质控中心利用福建省立医院、闽东医院帮扶和与省肿瘤医院的专科医联体及“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平台,邀请省、市各专业专家作为授课老师,组织开展学术活动,进一步交流新观念、新思路、新技术,今年已开展质控中心培训活动32场次。
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离不开中医的传承创新发展。作为全市山区县业务用房面积最大、基础设施条件最好的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寿宁县中医院不断加强优势中医特色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龙头引领”作用,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
走进寿宁县中医院康复中心,各类康复仪器应有尽有,训练室内,患者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辗转于不同训练器材之间进行康复治疗……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在康复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康复中心将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与现代康复手段相融合,在吸纳现代医学的康复理念和技术同时,还深挖中医药精髓,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中心自去年7月正式投用以来,颇受群众好评。
“这里不仅设备齐全,环境也很不错,过去孩子康复训练还要奔波外地,现在有了康复中心,在‘家门口’也能进行治疗了。”患者家属李女士说。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类医疗资源日渐丰富。看着医疗服务能力年年都有新提升,不少群众感慨道:“如今在‘家门口’看病已不再是难题。”
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从哪里来?人才来了怎么用?又如何留住人才?寿宁县下足了功夫——
从搭建平台吸引人才、聚集人才,到依托项目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再到出台政策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在“拴心留才”上,寿宁县不遗余力创新多种引才模式礼遇各类人才。
黄俊楷是寿宁县南阳中心卫生院近年引进的医疗人才,2022年,在看到寿宁县卫生健康人才招聘公告后,来自莆田仙游的他,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乡镇卫生院口腔科的一名医生。
“这里人才政策优越、成长环境好是我选择留下来的主要原因。”谈及缘何选择来寿宁工作,黄俊楷坦言,寿宁县对于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保姆式”的贴心服务,不仅给予每年0.9万元的经济补贴,提供住宿,千方百计解决后顾之忧,还从人才发展角度,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让人才不仅“引得进”,还“留得下”。
人才重“引”,贵在“育”。放眼长远,抓实本土人才培育,变“输血”为“造血”,是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寿宁县本土培育成长的医疗卫生人才中,李佐飞是其中一位。2021年,李佐飞从福建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在寿宁县名医“师带徒”的带动下,师从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炳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手把手教授他先进的医疗技术,目前成为寿宁县中医院一名优秀医师。
“得益于名医‘师带徒’这一举措,让我有幸跟着陈老师学习,在他的耐心指导下,让我医疗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李佐飞说。
近年来,寿宁县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来助推本土人才培养,通过设立8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以“传帮带”的模式培养本土现有人才。
“‘柔性引才’策略做到了这些顶级专家虽非我所‘有’,但却能为我所‘用’,帮助寿宁县提高了医师临床技术能力。”寿宁县卫健局局长吴增贵说,在名医“师带徒”机制的带动下,一批批踏实做事、服务临床的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并获得快速成长。
“为了给人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早在2012年,我县成立全省首家卫生发展基金——寿宁县健民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吴增贵介绍,该基金会通过社会捐助筹措资金的方式,为县、乡医疗机构定向培养本、专科医学生。成立至今,已资助县医疗机构培养定向服务生49人,资助县医院引进实用型人才3名,有效促进了寿宁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重才、引才、惜才、爱才……在寿宁县“引才”和“育才”双轮驱动下,全县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人才总量不断壮大,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11月25日一大早,寿宁县托溪卫生院医生蔡文彬背上“医疗保障出诊包”,开始了新一天的下乡巡诊。对这样背着出诊包,奔波在大山中的医生,当地群众有一个亲切的称呼——“背包医生”。
在重峦叠嶂的山城寿宁,村庄分散,自然村偏多。“这些年,山区医疗保障逐步完善,受地理、交通条件限制,边远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难依然是群众急盼解决的共性问题。”吴增贵说。
以首创“背包”医疗服务的托溪乡为例,该乡医疗卫生机构需承担1.1万余名基层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慢性病重点人群就达1600多名,且村医数量严重不足。
2023年10月,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县卫健局的支持下,托溪卫生院由“坐诊等人”向“进村巡诊”和“送医上门”转变,并依托基层治理网格,成立医网融合服务队,全乡共分为3个片区,通过“医网结合”开展健康管理分片包干管理。
“服务队由包村领导干部、网格员、背包医生组成,对重点关注人群实行健康分类动态管理。当出现诊疗需求时,网格员、村干部第一时间通知包片医生,包片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线上问诊或‘背包’入户巡诊。”托溪卫生院院长张盛贵介绍。
网格吹哨、医生报到。截至目前,托溪乡“背包医生”服务队累计服务群众2600余人。其中,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及其他失能失智、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开展“一站式”健康体检820人次,新发现慢性病患者86人,办理特殊病种79人。
“背包”医疗服务让基层群众有了温暖“医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的改善则让群众幸福感倍增。
“以前没电梯,腿脚不便的人都需要医护人员帮忙用轮椅或病床抬上去,现在好了,电梯一按直达二楼病房,真是太方便了。”对于南阳中心卫生院新加装的电梯,来院患者无不点赞。
基层医疗是卫生健康事业的“网底”。近年来,寿宁县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建设工作,优化医疗服务环境。目前,全县已有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其中3家达到省级“推荐标准”。另有100家村卫生所达到一体化标准化建设标准,117个村卫生所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其中23个村卫生所达到“推荐标准”。
据南阳中心卫生院院长卢凡介绍,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今年上半年,该院试行推出“家庭病床”,为不便外出的患者提供医护人员上门服务。
“因高位截瘫,需长期卧床,看病是我们的烦心事,出一趟门需要三四个人帮忙,太麻烦了。现在医生定期上门看诊,不需外出,就能把病看了,在以前真是不敢想。”说起“家庭病床”服务,患者龚某十分满意。
悠悠民生,健康为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永无止境。”吴增贵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民生福祉,着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提升服务能力,以卫生健康事业的一域争光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全局添彩。
来源:闽东日报
文/吴枋宸茹捷图/寿宁县卫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