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寻找城中村改造的“最优解”

日期:2025-01-06 来源:厦门论坛 作者:厦门市有什么休闲好玩的 浏览:235 评论:0

  尽管是上班时间,厦门市Wakanda咖啡,陈少豪一早准时在微信朋友圈吆喝他的咖啡产品。记者采访时,虽是上班时间,仍然有几桌咖啡桌是满客。“晚上你得来看看,那才是东围创意市集最热闹的时间。”陈少豪说。

  记者注意到,除了Wakanda咖啡,东围创意市集还吸引了沪上阿姨、漫猫咖啡、台客牛排等品牌入驻。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围里社顺势而为,用45个集装箱组成开放式空间,引入新式潮饮、餐酒吧、轻食烘焙等业态,打造东围创意市集。2024年“双十一”开市当天,吸引超过3000人次的市民与游客。

  城中村的旺盛人气,令夜市的“烟火气”在这里自然形成。

  变化不止于此。围里社的楼房群落被各类多巴胺色彩所装饰,还有藏在各个角落的时髦涂鸦、壁画,伪装成“竹子”“椰子树”的烟囱、电线杆,令围里社火爆出圈。

  行走于围里社,记者转过一栋栋新潮的楼房,直到一片古厝在眼前出现,门口赫然写着“会福茶馆”。“不同于一般茶馆,这里完整留存了有百年历史的古宅断墙。”湖里国投集团的项目负责人张烈说。

  少有人知道,这座茶馆曾被定级为D级危房。“当时荒草比人高,堆积的垃圾废品光是清运就花了整整10天。”张烈说,团队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基本完成修缮工作。“巷道狭窄,土方车进不来,只能连夜用小车子一车一车清运,堪称‘蚂蚁搬家’。”另外,为了让粗糙的土墙“不掉渣”,施工人员用罩光漆刷墙数次,像是贴了一层钢化膜,修旧如旧兼具保护作用。

  如今的“断壁残垣”已获新生,“会福茶馆”在2025年的第一天开始营业。游客举起相机取景,石条窗透出翠绿的中式盆栽,古朴韵味扑面而来。

  记者了解到,围里社区有17处历史风貌建筑,在改造中这些老建筑不但完好保存,还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8条街道根据历史民俗重新命名,围里社改造没有一刀切,留住了根魂,延续了历史文脉。

  从“会福茶馆”绕回到围里城市会客厅——这里展示着围里社“蝶变”之路,记者对于围里社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给出的答案,有了更深的印象:

  重建。围里社拆除堵点277个,腾出可利用空间面积约4.8万平方米,打通了1条断头路、2条步行道、1条环村道,以及106条巷道……

  新生。市集、停车场、篮球场、文化客厅等一个个项目在围里社生成落地……“来了就是围里人”,是记者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低碳出行,成为城中村居民和游客的生活方式。

  智管。通过智慧城中村管理服务平台,在社区中违规堆杂、停车这样的小事件都会被AI自动捕捉,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高科技破解了城中村外来人口多、管控难的问题。

  “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如今的围里社提供了一幅最新的城中村画像,也是“城市功能形态”的一个示范样板。

“城中村”变成“城中景”

  跳出围里社观察厦门城中村,这样从“城中村”变成“城中景”的例子,还有许多。

  1981年,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厦门开始了建设经济特区的步伐。高楼中夹杂的村庄不断发展,由此形成城村共生的格局。

  厦门城中村居住人口227万,超过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186万租房人员,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包括工业园区工人、快递员、环卫工、司机等群体。

  相关资料显示,厦门全市消防火灾、治安案件约六成发生在城中村。曾几何时,道路等基础设施老旧、空中缆线密如蛛网、消防通道被占用、排水排污管网不足、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风险隐患难以及时发现……这些都是城市治理的隐患。

  厦门从本世纪初起率先探索旧村改造,实施“村改居”政策并启动首批旧村改造项目一体化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总承包商负责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前期规划到后期运营,确保项目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倒逼城中村改造进行自我造血。

  2024年,湖里区创新运用“EPC+O”模式,成功引入中建四局、福信集团,落地围里社、塘边社2个“EPC+O”项目,带动城中村产业转型升级与业态提升,实现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

  位于厦门岛较为中心的塘边社,居民以年轻打工群体为主,外来人口高达82%。由福信里城市空间运营有限公司

厦门市湖里区后浦社区城中村着力培育夜市业态。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厦门围里社的楼房群落被各类多巴胺色彩所装饰。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摄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94590.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