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聚焦农村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质量不高、“快递进村难、寄递费用高”、农村客运线路少频次低等问题,我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专题会商、实地调研督导、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督等方式,压实交通运输部门主体责任,督促推动“客货邮”——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深度融合发展,更好满足农村群众需求。
“综合服务站每天都有‘村村通’客车来取快件,不仅有保障,还有补助,方便又实惠!”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王林村村民胡大爷高兴地说道。
甘棠乡四面环山,平均海拔800多米,以前,村民的李子、笋干等农产品丰收后,要走5公里崎岖山路拿到镇上寄出去,费时费力还不安全。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推动“客货邮”融合工作开展后,屏南县甘棠乡王林村新建了综合便民服务站,通过“一车多用”客运班车代运快件,一箱箱农产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村村通”客车的后备厢,驶向乡村振兴之路。
农特产品外销渠道更加畅通的同时,寄递服务也更加经济实惠。
“有了绿色通道,寄递费用降低了不少,折损率还有保证,真不错!”在建瓯市东游镇党城村,村民叶先生通过“客货邮”绿色通道,将自己种植的1000公斤新鲜糯玉米顺利寄出,平均每件快递成本减少3至5元。
针对偏远乡村反映强烈的“快递进村难、寄递费用高”等问题,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乡镇纪委、村级纪检委员监督末梢作用,监督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让寄递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经济实惠。
2024年4月,我省首个农村“客货邮”融合无人值守综合智慧驿站在南平建瓯市小松镇小松村正式运营,村民在家门口24小时轻松收取包裹,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以前这个点来拿快递肯定要跑空,现在随时来都能取件,太方便了!”晚上8点,小松村村民李先生拿出手机,扫描智慧驿站门口的二维码,点击“一键点亮”便顺利进入驿站。根据蜂鸣器和亮灯提示找到包裹,取下包裹上的蜂鸣器投入回收箱,就完成了取件。
“客货邮”智慧驿站试点是南平探索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利用科技赋能末端投递环节,快递员实现自行入库,用户可以自助取件,比传统驿站每年节约成本近62%。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三明市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地处偏远,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只留下一部分老年人留守。“村里车次少,6天才能去一次镇上,父母平时采买不方便,能否帮忙解决?”之前,廖大哥在村小微权力监督群发出求助。对于在外工作的廖大哥来说,留在老家的父母是他最大的牵挂。
在当地纪委监委的督促推动下,三明市依托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乡镇邮政支局,积极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城乡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优化调整农村客运线路、提升农村客运频次,让农村客运线路同时满足快递配送线路时效要求,从每月只有5次赶集班车,实现偏远乡村融合车每日一趟,农村客运票价从原来预约车最高10元左右降至不到4元。
每天清晨,大田乡邮政的杨师傅开着汽车准时到县邮件处理中心,与分拣员核对运送单后,将快递搬上“客货邮”专车,送往大田乡各村,途中搭载需要出行的留守老人。“给你们点赞,这个模式太棒了!”廖大哥在小微权力监督群表达了感谢。
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寄递服务“最后一公里”和“第一公里”的问题,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渠道,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省建制村农村“客货邮”服务全覆盖的省份,提前三年完成交通运输部下达的目标任务,先后在“思路理念、政治监督、发展模式、监管手段、政策扶持、推进速度”等6个方面实现全国率先。全省累计建设融合线路540条、乡镇融合站699个、村级服务点10500个,672个村预约客运提升为班线客运,有效打通农村消费升级和农产品上行末端循环。
“我们将持续推动各地结合实际,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督促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助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搭上乡村振兴‘快车’。”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日报记者 徐文锦 通讯员 陈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