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讯( 苏毓茹 文/图)17日,泉州市举行“侨厝聚侨心 同筑刺桐梦”——刺桐侨厝成果发布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全面展示刺桐侨厝文化,激活华侨历史遗存。
活动现场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华侨建筑作为闽南文化与海外文化交流的时代见证,不仅是精湛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华侨历史的重要印记,承载着海外游子的乡愁记忆和家国情怀。“发布刺桐侨厝成果,这是保护利用侨厝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泉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志铭在致辞中表示。
首批“泉州市闽南传统建筑技艺传习所”授牌仪式
活动现场,举行了首批“泉州市闽南传统建筑技艺传习所”授牌仪式,这不仅是对传习所领衔工匠的认可,更是对年轻匠人投身到传承、弘扬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作中的激励,推动技艺传承,绵延古建辉煌。
当天,同步启动了“刺桐侨厝,时光记忆”短视频创作大赛、 “一厝一故事 醉美闽南韵”闽南传统建筑展示中心小小讲解员征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社会大众挖掘侨厝之美,讲述侨厝故事。
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工匠作品
传习所领衔工匠向学生们介绍作品
一直以来,泉州市重视以侨厝为代表的闽南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将其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凝聚侨心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实施了诸多举措。记者在活动中了解到,2024年,泉州市修缮保护了石狮市宁远楼等101余处华侨历史建筑,启动修缮了永春北控华侨茶场等11个华侨建筑群。近100处侨厝活化利用为咖啡馆、会客厅、沉浸式体验馆等文旅业态。南安市奎霞村成立了古厝侨厝保护与发展基金会,首批即认捐1180万元,侨厝成为展示泉州侨乡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华侨建筑,2024年,泉州市发布相继《泉州市华侨建筑认定与管控导则》《华侨建筑普查技术手册》等重要文件,明确华侨建筑的定义、公布认定流程、退出流程,并为基层干部在华侨建筑普查认定过程中提供指引。截至目前,泉州市共普查 1300 多处的华侨建筑线索,其中已认定了蔡水影洋楼、苏廷玉故居、傅宅、侯宅、宋宅、陈光纯故居、王顺兴信局遗址、庄正故居、听桐别墅、桥南街 464号刘维积故居、桥南街386号心海桥秀、桥南街 382号刘晚枝洋楼等 68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