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讯(通讯员郑素描吴晓黎)协商调解劳资纠纷1029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369万元;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劳动用工备案率100%,劳动纠纷风险化解率100%;“1+4+N”工会网格化服务工作机制被评为“第二届福建省工会改革创新优秀成果”……
2024年,同安区总工会在推动区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上成果斐然。新的一年,同安区总工会将持续奋进,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为职工权益保障与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导报记者江小聪吴鹏波
“一体多元”机制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去年11月初,厦门某公司决定撤厂,40余名职工与公司就工资、社保等问题产生争议。
同安区总工会召开专项协调会,主动靠前服务,联动多元化解机制。经一个月努力,12月12日,41名职工与公司负责人在同安工业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进行现场调解。工会调解员、工业区服务站工会专干、网格长、律师等多方人员分组进行普法和调解,心理咨询师也现场提供心理援助。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公司同意支付85.78万元经济补偿与工资,目前工资已结清,社保及公积金已缴纳,经济补偿也已陆续到账。
这场纠纷的成功调解,是同安区总工会“一体多元”化解劳动争议工作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同安区总工会联合多部门,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推进“工会+仲裁+法院+司法”“工会+检察院”等多元化解模式,实现劳动争议“预、商、调、裁、诉、援、执”+“职工心理关爱”全链贯通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荣获首批省级“园区枫桥”示范单位。
“1+4+N”新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去年11月,同安工业集中区成功解决了一起劳动关系纠纷,这得益于“1+4+N”网格化工作机制的快速反应和行动。厦门某公司一女职工在退休年龄当月遭遇工伤,康复后欲解约却因社保停缴引发争议。公司求助网格长徐青山,他仅用三天就促成双方和解。
该案例是同安区总工会网格化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同安区总工会通过搭建“一张网”,科学划分网格,形成四级网格架构,并推行平台信息化、职责明确化、工作常态化、服务精细化的“四化”服务机制。同时,整合多元资源,拓展“网格+职工法律服务”“网格+共享职工之家”等“网格+N”模式,激发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活力,打通劳动关系领域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被评为“第二届福建省工会改革创新优秀成果”。
在试点构建“1+4+N”工作体系的过程中,同安工业园区成功实现了“1升1降”:采用调解方式化解的劳动争议比例上升,调解率从28%上升至85%。
劳动关系健康管家“抓前端、治未病”预防功能凸显
同安区总工会将工作重心从事后救济前移至事前防范,为企业劳动关系把脉问诊。货车司机张某与公司因工资发放产生纠纷。经同安区工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郭秀玲的悉心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此次调解让企业意识到用工管理之重要,遂邀请工会劳动关系健康管家团队入驻指导。
同安区工会劳动关系健康管家团队多次进入企业,就合规用工、职代会、能级工资、提案管理、内部沟通等系列配套机制进行体检,梳理存在的问题隐患,提出对策建议并协助逐项完善。“同安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搬迁企业多、外来职工多,劳动关系复杂。”同安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他们便成立了全省首个“劳动法务工作站”,组建“劳动关系健康管家”团队,推动自检互检,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管理。
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从事后纠偏到事前提醒、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服务的“抓前端、治未病”转变,为同安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