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一泓净水绘生态画卷
——漳发生态科技持续做好“水文章”
在漳州市东墩污水处理厂,巡检人员正在预处理车间操作粗格栅设备。本报记者王心如摄
碧水绕乡,清流映月。2024年,漳州发展旗下福建漳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漳发生态科技”)旗下污水处理厂增至12座,在精细运营管理下,全年污水处理量相较上年稳步增长;2024年初正式启用的漳州市区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智慧水务平台,实现漳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与水安全统筹监管……近年来,漳发生态科技持续做好“水文章”,在生态环境领域踏出坚实有力的奋进轨迹。
污水变清流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1月20日,记者在漳州市东墩污水处理厂看到,花园般的厂区,一切规整有序。在厂区内部,污水处理系统24小时轮转无歇,源源不断“吞”进生产生活污水,经过一系列工序,再“吐”出达标的清水,保障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在污水进厂的前端,粗格栅间里,机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污水裹挟着形形色色的杂物奔腾着。在格栅的拦截作用下,这些杂物随着螺旋输送器送入栅渣槽中,而污水则继续其向“清流”转化的旅程前行。
据漳州市东墩污水处理厂生产部副经理王伟文介绍,东墩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分为预处理、AAO生化处理、MBR膜处理及尾水消毒四个关键阶段,基本所有流程都能实现远程控制。预处理阶段会将污水中的砂粒、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让水流得以“轻装上阵”,确保后续处理环节管道不堵塞、设备少磨损。紧接着,AAO+MBR处理作为核心环节,在厌氧、缺氧、好氧三种环境协同作用下,依靠微生物代谢作用,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MBR膜0.1微米孔隙的过滤,进一步净化水质。最后经过尾水消毒处理,确保流出的每一滴水,都能符合排放标准。
据了解,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层面,漳发生态科技深度参与城市内河整治、景观水体修复。漳发生态科技运营维护芗城区、龙文区排水设施场站共计58座,市政雨水及污水管网约783千米,区内河及河岸保洁芗城区部分水域约32万平方米。从入河污染源整治、河道清淤、生态护坡打造,到常态化运维保障城市内河水质,漳发生态科技用一套“组合拳”重塑城市水生态景观。
长效治理,农村污水治理亦同步发力,助力乡村焕新颜。漳发生态科技运维管理龙文区、高新区和龙海区农污场站共计192座,其中污水处理站77座、提升泵站111座、湿地4座,污水日处理总规模22010吨,管网总长度约760千米;接收运维平和县9个乡镇农污场站共计10座,其中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站6座(含2座人工湿地),日污水处理总规模8670吨,以运维方角色扎根乡村振兴项目。
科技再升级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污水处理厂只是漳发生态科技向生产生活污水“宣战”,助力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秉持智慧化发展理念,漳发生态科技全力打造漳州市区内河水环境智慧水务平台。
在漳发生态科技的平台操控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内河水质预警监控平台,监控画面上,东环城河水环境良好,水面波光粼粼,阳光照映在河面上,景色宜人。
漳发生态科技权属公司漳州市展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李梓沛告诉记者,东环城河是平台重点监控的区域之一,在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漳州古城等景区的水质预警也会提前做好预案。在非汛期,平台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水环境。通过远程传输模块将设备运行状态、水质监测数据等相关情报实时传输至平台,当出现设备故障、水质异常等情况时,平台预警系统接收故障信息并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在汛期,平台的关注焦点则不仅限于水环境,更覆盖了水安全。通过前端物联感知设备,管理人员可利用平台监管城区主要内河等调蓄水体的水位变化,也可通过平台及其衍生App发布调度和会商指令,实现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从而保障河道水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统一处理,高效调度。借由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漳州市区内河水环境智慧水务平台实现了污水处理流程实时监控、设备故障预警、运维调度智能化。各项目人员远程便能精准把控厂站运行态势,故障抢修响应时间大幅缩减,药剂投加、能耗管控更精准,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升处理效率。
于专业技能领域,漳发生态科技亦是成就斐然。漳发生态科技成功申报20项软件著作权及16个新型专利,涵盖城市污水智能处理、环保设备运行监控、污水治理、土壤治理等多个关键领域。“目前申报的专利均为公司在检测、土壤治理、信息化转型建设等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现场试验、运营经验总结等,提出的优化创新点。”漳发生态科技生态科技部负责人刘筱昱介绍。
不仅如此,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服务,漳发生态科技还成功中标多个重要项目,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荣获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成功跻身“福建环保产业百强企业”行列。
■本报记者王心如
通讯员魏榕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