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过3年实验对照,泉州刺桐树改造技术研究通过专家现场鉴定,开花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良好的成效,有望解决刺桐花开不良这一难题。
泉州高速池店出入口互通区绿地,刺桐花开,红火闹新春(受访者供图)
道光版《晋江县志》载: “子城环植刺桐,故曰桐城。”作为宋元时期东方大港,泉州以花得名“刺桐城”,“刺桐港”闻名于世。近年来,因病虫害、气候等影响,刺桐树损伤严重;中心市区刺桐树成片同时开花较少,多零散开花为主。泉州市林业局、市城管局牵头,联合科研院所,组建科研团队,自2022年5月份开展刺桐树培育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其中,“刺桐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被列入福建省林业科技项目,由泉州市城市森林公园发展中心承担,针对花开不良问题,科研团队着手开展“刺桐树改造技术研究”。
泉州高速池店出入口互通区绿地,科研人员开展刺桐开花专题试验(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供图)
泉州高速池店出入口互通区绿地,科研人员开展刺桐开花专题试验(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供图)
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小蔡介绍,2017年,该局对泉州高速池店出入口互通区进行景观改造提升,主要范围是高速匝道周边绿地,苗木选择刺桐为主题景观树种,搭配香樟、南洋楹等常绿树种。但该绿地刺桐开花效果比较不理想,花量偏少。2022年,该局与泉州相关单位和华侨大学等联合,将该地块、敏月公园、池峰路绿地等纳入“刺桐树改造技术研究”项目组实验点,开展刺桐开花专题试验,进行催花实验对照,其中,泉州高速池店出入口互通区绿地持续3年试验,终于取得成效,刺桐开花整体效果得到优化。
泉州高速池店出入口互通区绿地,没有采取措施的区域,刺桐花量偏少。(受访者供图)
泉州高速池店出入口互通区绿地,没有采取措施的区域,一树绿叶不见花。(受访者供图)
“我们在这一绿地开展刺桐树整形修剪、激素处理和水肥管理等催花实验,设置正常水肥管理为对照组。”“刺桐树改造技术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华侨大学生物学教授刘建福介绍,2022年11月,项目组对该绿地刺桐开展环割处理,但实施时间偏晚,开花率不高;2023年开展喷施药剂管理,开花率达到20%左右;2024年,项目组将绿地划分为4个区域,采取不同措施。“刺桐花期一般在1—3月,2024年12月5日,我们就发现介入处理的区域有刺桐树开花,花期提前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来不断有花芽冒出来,而没有采取催花技术的区域不开花,已经长出叶子了。”刘建福说,刺桐开花期需要低温刺激,2024年泉州直到11月中下旬才出现降温,因此,没有采取措施区域所植刺桐直接抽发叶片,而综合修枝、喷施药剂措施的区域,受气温影响不大,不仅花期提前,并且成花率最高,达到45%。
泉州高速池店出入口互通区绿地,经过催花技术处理,刺桐花期提前,成花率提高。(受访者供图)
人们喜爱刺桐花火红鲜艳,称刺桐为“瑞桐”,认为“先花后叶”还是“先叶后花”能够“验年之丰歉”,曾有两位诗人各执一端留下千古名句,北宋丁谓廉云:“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王十朋则认为:“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遣时人不爱红。”今后,在科研助力之下,重现刺桐盛景,泉州打造新时代生态文化之城,必将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