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水果种植是福安市践行大食物观理论依山就势发展起来的生态特色农业之一,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福安市坚持扩规模、抓技术、提品质、树品牌,水果产业发展又好又快。
2024年,福安市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8.67万亩,总产量接近24万吨,其中,葡萄、柑橘、水蜜桃、芙蓉李、晚熟龙眼、杨梅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16.76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89.8%,年产值超过18亿元,在强村富民进程中发挥了强劲的动能。
近年来,随着进口水果的“地产化”以及各地特色水果的异军突起,全国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升,行业“内卷”加剧,价格波动明显。面对日趋饱和的市场和激烈的果品同质化竞争,福安果业是如何实现突围,并交出亮眼成绩单的?新年伊始,记者深入福安一探究竟。
人有我优
“优果”是价格的“稳定剂”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五一大早,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果农陈坛生就在自家葡萄棚里忙碌起来,修枝、清园、浇水……“昨天正好下了一场小雨,要赶着这场及时雨,为葡萄藤和套种的土豆施农家肥。”陈坛生告诉记者,“在葡萄园里套种土豆,每亩能增收2000多元呢!”
在福安,声名远扬的一种水果便是巨峰葡萄。
象环村是福安巨峰葡萄主产地,连绵万亩的葡萄园已收起避雨大棚上的白色覆膜“放养”葡萄藤,让葡萄藤尽情享受阳光雨露,为新一年的丰收“养精蓄锐”。陈坛生给记者上起科普课:“葡萄和土豆是一对好搭档。葡萄喜光,根系深广,土豆相对比较耐阴,根系短浅,两者吸收肥料的层次不同,套种后产量高,效益好。”
陈坛生在葡萄园里套种收获的“土豆王”
去年,陈坛生的13亩葡萄收入达到30多万元。葡萄收获后,就给葡萄藤施下“月子肥”,入冬后,又开始套种土豆:“葡萄种植要做到精益求精,通过优产提高单价。我的葡萄每公斤均价基本能达到16元以上。”陈坛生高兴地说。
福安市从1984年引种巨峰葡萄,全市19个乡镇穆云畲乡桃花节暨虎头“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一溪绿水皆春雨,两岸青山遍李花。每年潭头镇“情定武陵花海”李花节的花海骑游、水上汉服婚俗秀、花间集市,人山车海,游客挤爆武陵溪。
近年来,福安市提升改造了8个特色水果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19个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5个,“优园”作为水果价值的“放大器”的带动效应不断突显,成为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的强大助推器。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蓝青 梁辉约
(原标题:福建日报深度关注福安:“三优”突围,“兴果富农”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