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刺桐城 半城灯火半城仙

日期:2025-02-06 来源:台海网 浏览:1 评论:0

◆【穿越宋元奇妙游】世遗泉州非遗时尚秀

▲模特身着惠安女特色服装、手提泉州花灯走秀

▲元宵踩街火鼎公婆

▲南安英都拔拔灯以绳系灯,牵拉游行(英都镇供图)

▲数宫灯重头戏“卜灯”:新郎官们根据送灯先后依次在“三公爷”座前掷“信笅”,掷得签数最多者可得大红绣球灯,迎回家中张挂于厅堂之上 (东石镇供图)

2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何美娇王福敬实习生朱惠娥)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你知道吗?去年春节申遗成功,泉州四大非遗项目“立功”了。它们分别是:灯彩(泉州花灯)、灯会(南安英都拔拔灯)、元宵节(泉州闹元宵习俗)、元宵节(闽台东石灯俗)。

  蛇年春节,让我们一起走进世遗之城,感受泉州“非”一般的年味。

拔拔灯生于信仰诞于劳动

  “去年春节申报世遗的时候,我还重新详细校对了申报材料中关于英都拔拔灯的十项流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英都拔拔灯”代表性传承人、南安民俗专家廖榕光告诉导报记者,他15岁便开始参与拔拔灯民俗活动。从探寻拔拔灯历史由来,到申报省、市两级非遗,再到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如今作为代表性习俗助力春节申报世遗成功,他看着拔拔灯一步步从繁荣到衰微再到兴盛,一时间感慨万千。“一路走来着实不容易,这一次春节申遗成功,能让世界看到南安英都拔拔灯这项古老民俗。”

  “拔拔灯以粗绳系灯,每阵领头由一青壮年胸前缚一扁担,肩负大绳,作船夫拉纤状弓身前行,拉动灯阵向前行进,状如拔船(拉纤)。”廖榕光介绍道,“这是我们先人、劳动人民为了向上天祈愿四季平安、五谷丰登所衍生而出的习俗。”

  英都拔拔灯,源于古代英溪船民的拉纤,他们把生产劳动(拉纤拔船)的实际场景艺术化地移植于游乐活动,生动地再现当年英溪纤夫逆水行舟和自然拼搏的壮观场面,是一项集民间信仰、岁时节令、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于一体的民间民俗活动。

  拔拔灯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且和民俗信仰、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是根植于劳动人民土壤之中的文化形式。

闹元宵祈福纳祥欢庆团圆

  春节是个传统节日,却从来没有远离人们的生活,它总是在与烟火日常的相伴中,延展出多元丰富的形态。

  在世遗之城泉州,辞暮尔尔,烟火年年,诗词里的烟火、记忆里的年味,在这里愈演愈烈,泉州闹元宵习俗传达出人们对于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欢庆家庭团圆和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元宵节期间要举办花灯展、猜灯谜活动,民间制灯工匠,心灵手巧,花灯样式丰富多彩。”泉州文史作家、泉州历史文化中心老师蔡永怀向导报记者分享道,“泉郡桐阴吟社王玉书在《灯谜》中云:‘擎出鳌山五夜时,偏题隐语费寻思。聪明绝顶先铺著,笑问旁人知不知。’小时候元宵节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点一盏灯跟着大人游街,各色各样的灯在街上游走,有公鸡、飞鸡等造型各异的动物灯。”

  据了解,泉州闹元宵习俗流传于福建泉州各县,流布至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其中泉州灯会习俗包括挂灯、送灯、观灯、点灯、游灯等内容,古代还有抢灯的风俗。此外,还有猜灯谜、“妆人”等文艺活动。踩街古称“妆人”,其中包括民间民俗表演阵头、花灯、彩车、南少林武术和各种文艺表演,遇到有人放鞭炮,要停下表演表示感谢。

  “泉州元宵还有‘敬公’(祭祖)、‘听香’等祈福习俗,”蔡永怀补充道,“泉州人在元宵节、中秋节有‘听香’习俗,未婚青年先在家里焚香祝告,求神灵指点迷津,泉州城厢人到后城祖师宫前,听路人讲话,取一句在神像前卜杯,判断是否可行。时有‘正月十五听香小仙梦’之说。”

  泉州闹元宵习俗是一项全民性活动,届时满城出动,游人如织,一派兴旺热闹景象,连港澳台同胞和东南亚侨胞也都组团到泉州参与灯会,共庆佳节,由此成为当地社会繁荣稳定的具体表征和海外侨胞文化认同的情感纽带。

数宫灯

情牵两岸血脉相连

  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维系家族情感、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一年一度连接海峡两岸的岁时节令习俗活动——闽台东石灯俗“数宫灯”,见证了两岸的神缘相通、血脉相连。

  据了解,“数宫灯”民俗活动为期3天,每年正月十三开始,上一年结婚的新郎把新娘陪嫁的宫灯(俗称“封灯”)挂到三公宫(嘉应庙)参加活动,男女老少齐集庙中,欣赏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宫灯,或猜灯谜或听南音,还会数一数张挂的宫灯数,看看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盏,寓意着家族繁茂、子孙昌盛。

  移居台湾的乡亲把故乡的习俗也带到宝岛,为了不忘祖先根本,年年元宵节都会派人回乡祭祖,带来台湾的数对宫灯,再把故乡的宫灯等量的对数带回,互报两地子孙发展情况。

扎花灯

巧手“出灯”人丁兴旺

  泉州方言“灯”与“丁”同音,“出灯”同于“出丁”,寓意人丁兴旺。元宵节家家户户挂花灯,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上街赏灯,小孩走街串巷嬉戏“游灯”,有新嫁女的人家要给亲家送红、白莲花灯和观音送子灯。泉州人对灯的痴迷造就了泉州花灯这一文化瑰宝,泉州花灯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延续至今。

  泉州花灯从制作工艺上分,主要有彩扎灯、针刺无骨灯、刻纸料丝灯三类。泉州花灯造型精巧富丽、绘画颜色鲜艳、装饰图案华美,剪纸刻法工致,这些体现出了南方独有的特色。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99201.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