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当光盘族》节目视频截图

杨炳林正在创作音乐
近日,海南卫视百花迎新春2025春节文艺晚会的舞台上,灯光璀璨,如梦似幻。一位少年歌手站定于舞台中央,当歌曲《乐当光盘族》的旋律悠悠响起,他那清澈纯净的嗓音,宛如山间清泉,瞬间沁入观众们的心田,歌曲内容所传递的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的理念也深深根植于观众心中。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漳州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电视机前,眼眶泛红,激动不已。他就是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已87岁高龄的杨炳林。
退休逐梦开启音乐新篇
杨炳林是土生土长的华安人。在工作生涯里,他整日忙忙碌碌,工作之余,他钟情于诗歌、文摘类文章以及文学评论,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寻慰藉。那时的他,并未对音乐展现出特别的喜爱。
退休之后,生活一下子变得清闲起来。杨炳林开始尝试写小小说,在文字创作的道路上探索。直到古稀之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对词曲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艺术之旅。
怀着对音乐创作的好奇与热情,杨炳林毅然踏上了自学乐理、尝试词曲创作的道路。他买来《歌词创作十八讲》《青少年学五线谱》等乐理书籍,戴上老花镜认真研读。他还常常把写好的词曲用微信发给热心的好友帮忙推敲,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指点和帮助。
令人惊喜的是,杨炳林第一次寄出的四首歌曲竟然全部入选,其中一首《妈妈的叮咛》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协会主办的全国征歌活动中获得二等奖。那是杨炳林第一次上北京领奖,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他心中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正式开启了他的音乐创作之路。
从那以后,杨炳林怀着满腔热忱,积极投身全国性征歌竞赛活动。他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我是个缺乏才气的书呆子,只是人比较敏感。”他将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对家乡的深沉眷恋、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都毫无保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佳作频出闪耀多级平台
2012年,杨炳林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交警查酒驾,喝醉酒的司机不但不服从,还骂骂咧咧,这一幕让他深感痛心,于是,他萌生了写一首《喝酒不驾车》歌曲的想法。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歌曲完成后他寄出去应征,没想到获得了铜奖。到北京领奖回漳后,他收到了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等三家全国性音乐群众组织的邀请,希望他加入。这些突如其来的邀请让他受宠若惊,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浪得虚名、滥竽充数。
此后,每写一首歌,杨炳林都反复斟酌,常常放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看看,觉得满意时,才寄出去应征或制作演唱视频。就像《喝酒不驾车》这首歌,十年后他又将其改名为《方向盘握在手中》,后被选用并请专业歌手进行演唱。多年来,《漳州土楼》《水仙花之恋》等30多首饱含深情的歌曲从他的笔下汩汩流出,其中有22首原创歌曲先后入选各类征集活动并获奖。
几年前,创作《乐当光盘族》的念头在杨炳林心中悄然萌生。当时,他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关于全球粮食浪费的新闻,画面中堆积如山的被丢弃的食物,刺痛了他的心。“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怎么能如此浪费!”他痛心疾首。
创作过程中,杨炳林遭遇了不少困难。起初,他写出的歌词总是差点意思,无法精准表达内心的情感。旋律部分也难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但他没有放弃,每天清晨,他早早起床,坐在窗边,一边回忆着那些浪费粮食的场景,一边思考如何用文字和旋律触动人心。
杨炳林反复修改歌词。“盘中餐是何物?大自然的恩赐,劳动者的辛苦,吃多少要有数,细嚼慢咽送下肚,每日三餐享口福,古人言要记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别迷糊早醒悟,讲究排场太庸俗,暴殄天物不可恕。往昔吃糠咽野菜,度日如年泪如注,如今三餐无忧,身在福中要惜福,异口要同心,从我做起,人人乐当光盘族……”他一个字、一个词斟酌,力求简洁明了又发人深省。在旋律创作上,他不断尝试不同的节奏和音符组合。经过无数次的推翻重来,《乐当光盘族》终于诞生。
春晚绽放激励继续创作
完成创作后,杨炳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此曲投稿参与征集,没想到《乐当光盘族》入选了海南卫视百花迎新春2025春节文艺晚会歌单。当他接到电话通知时,可谓喜出望外。
“老杨的曲子总是能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他的旋律简单却动人,歌词质朴却充满力量。就拿《乐当光盘族》来说,听了之后会让人忍不住反思自己,是否有过浪费粮食的行为,特别有教育意义!”友人们对杨炳林的创作才华赞不绝口。
在海南春晚的舞台上,当《乐当光盘族》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都被深深吸引。歌曲结束后,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久久不息。这掌声不仅是对演唱者的肯定,更是对杨炳林创作的高度赞扬。
杨炳林看着电视机里的热闹画面,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谈及自己的音乐之路,他感慨道:“我这一辈子,前半生为生活奔波,退休后才开始追寻自己的爱好,没想到晚年能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一些成绩。我知道自己的作品可能不算完美,但每一首都倾注了我的真情实意。未来,只要还能拿得动笔,我会继续创作下去,把对家乡的眷恋、对社会的责任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本报记者李润文/图